大風子 - 中藥材
大风子,中药名。为大风子科植物大风子HydnocarpusanthelminticaPierre、海南大风子Hydnocarpushainanensis(Merr.)Sleum的成熟种子。具有祛风燥湿,攻毒杀虫的功效。主治麻风,杨梅疮,疥癣,酒皶鼻,痤疮。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燥溼,攻毒殺蟲。
主治
1、麻風,梅毒,惡瘡,疥癬:大風子味辛,性熱有毒,功能祛風燥溼,攻毒殺蟲,為治麻風病的專藥,外用為主,少作內服,並多入複方,以加強療效,減低毒性。
2、酒皶鼻,麻疹,皮炎,手足皸裂:亦取其祛風燥溼,殺蟲止癢之效。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敷;或煅存性研末調敷。內服:入丸、散,一次量0.3-1g。
注意事項
本品性毒烈,一般只作外用,內服宜慎。必須作內服劑用時,當稀釋於複方中用,並不得過量或持續服用。外用也不得過量或久用。陰虛血熱、胃腸炎症、目症患者均忌服。本品中毒時可出現頭暈、頭痛、胸腹痛、噁心、嘔吐、四肢乏力、全身發熱感,嚴重時可出現溶血、蛋白尿及管型、肝脂肪變性等症狀。
化學成分
大風子種子含D-果糖,D-葡萄糖,D-蔗糖,乙基-β-D-呋喃果糖甙,異葉大風子腈甙,表-異葉大風子腈甙,環戊烯基甘氨酸及環戊烯脂肪酸。
藥理作用
大風子水浸液在試管內可抑制奧杜盎小芽胞癬菌,它所含的阿立普里斯酸為治療麻瘋病的有效成分,但毒性較大。
相關論述
1、《綱目》:“主治風溼疥癩,楊梅諸瘡,攻毒殺蟲。”
2、《醫林纂要·藥性》:“行痰,殺蟲,劫毒。用霜,亦可劫頑痰,行積水。”
3、《得配本草》:“行水破血。”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麻風,梅毒惡瘡,《嶺南衛生方》以本品燒存性,與麻油、輕粉研塗,並以其殼煎湯洗之。
2、治大風眉目遍身穢爛,配燥溼、祛風、殺蟲之防風、苦參、蟬衣研末為丸內服,如《解圍元藪》大風丸;現每與苦參、蒼耳子、川芎、白花蛇等祛風燥溼藥配用,以增加療效。
3、治疥瘡,可與燥溼殺蟲止癢之輕粉、枯礬相伍,如《癘瘍機要〉大風子膏;或與硫黃、輕粉、樟腦等配製散劑區域性外用。
4、治癬瘡,可配硫黃、雄黃、枯礬同用,如《血證論》大風丹。
5、治頑癬,《外科正宗》以本品配斑蝥、土槿皮、輕粉等浸酒或煎汁外塗。
6、治酒皶鼻,配木鱉子、輕粉、硫黃同研末,於晚間冷開水調塗,可治酒皶鼻。
7、治急性蕁麻疹,可合大蒜搗爛,煎水塗搽。
8、治神經性皮炎,配白鮮皮、五倍子、松香、鶴蝨草、苦參等殺蟲、祛風、止癢之品研末煙燻患處。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10-12月,當樹上部分果實的果皮裂開時,即可全部採收,攤放至果肉軟化,去皮,將種子洗淨,曬乾。
炮製方法
1、大風子: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和種皮取淨仁,用時打碎。2、大風子霜:取淨大風子,碾如泥狀,用布包嚴,加熱並壓榨去油,如此反覆數次,至藥物鬆散不再黏結成餅,碾細備用。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1、大風子:種子略呈不規則卵圓形,或帶3-4面形,稍有鈍稜;長1-2.5cm,直徑1-2cm。表面灰棕色至黑棕色,較小一端有凹紋射出至種子1/3處,全體有細的縱紋。種皮堅硬,厚1.5-2mm,內表面淺黃色至黃棕色,與外表面凹紋末端相應處有一棕色圓形環紋。種仁外被紅棕色或黑棕色薄膜,較小一端略皺縮,並有一環紋,與種皮內表面圓形環紋相吻合。胚乳肥大,乳白色至淡黃色,富油質;子葉2枚,淺黃色或黃棕色,心臟形;下接圓柱形胚根。氣微,味淡,有油性。
以個大、種仁飽滿、色白、油足者為佳。2、海南大風子:種子略呈四面體,一面隆起,三面稍平坦;長1-2cm,寬0.5-1cm。表面灰黃白色至灰棕色,有多數隆起的縱脈紋,種臍位於種子的一端。種皮硬而脆,厚0.5mm,易碎。種仁不規則長卵形,外被暗紫褐色薄膜,具微細皺紋;胚乳黑棕色,子葉心臟形稍尖,色較淺。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大風子科大風子屬大風子、海南大風子。
形態特徵
1、大風子:常綠喬木。樹幹直立,枝伸長。葉革質互生;葉柄長0.6-3cm;葉片長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10-30cm,寬3-7cm,先端鈍尖,基部鈍圓,全緣,兩面無毛;側脈8-10對,網脈明顯。花雜性或單性,1-數朵簇生,花徑約2cm,花梗長1-4cm;雄花萼片5,卵形;花瓣5,卵形,黃綠色,能育雄蕊5個,花絲短而肥厚,外輪雄蕊通常退化成鱗片狀,著生瓣基,中央有退化子房;雌花的退化雄蕊合生成紡錘狀體,子房卵形,被長硬毛,花柱粗短,被柔毛,柱頭5裂,常成冠狀反捲。漿果球形,直徑6-12cm,果皮堅硬。種子30-50顆,卵形,略呈多角體狀,外種皮角質,胚乳豐富。花期1-3月。2、海南大風子:喬木,高6-9m。葉互生;葉柄長約1.5cm;葉紙質或薄革質,長橢圓形,長8-14cm,寬3-6cm,先端急短尖而鈍頭,基部楔形,全緣或具不規則的淺波狀鋸齒;側脈纖細,每邊7-8條。總狀花序腋生,長1-1.5cm,無毛;雄花:密集,萼片4,橢圓形,花瓣4,腎狀卵形,邊緣有緣毛,雄蕊12,花絲疏被短柔毛,花葯呈圓形,雌花:花被與雄花的相似而略大,退化雄蕊約15,子房卵狀橢圓形,密被黃色絨毛,1室,側膜胎座5個,胚珠多數,花柱缺,柱頭3裂。漿果球形,直徑4-7cm,密被褐色柔毛,果皮革質。內含種子約20顆,略呈三角狀卵形,長約1.5cm。花期4-9月,果期5-10月。
分佈區域
1、大風子:我國臺灣、海南及雲南等地有栽培。原產東南亞地區印度等國。2、海南大風子:分佈於海南、廣西等地。
生長環境
海南大風子:生於山地疏林的半陰處及石灰岩山地林中。
生長見習
喜高溫多溼,怕霜凍,育苗期需60%-70%的廕庇度,幼齡期適宜40%-50%的廕庇度,開花結果期需陽光充足。宜在土層深厚、肥沃的壤土或輕粘土栽植。
繁殖方式
用種子繁殖。
栽培技術
種子繁殖:11月至翌年1月,採摘成熟果實,經6-7d漚軟果肉,去皮洗淨,陰乾,瓶裝或瓦罐裝,2-3月升溫時播種,播前經數分鐘曬裂種皮,水浸24h,先在沙床上催芽,分批取發芽種子播於苗床,按行距20cm,粒距5cm點播,蓋草保溼,同時搭蔭棚。當苗高0.5-1m時,於雨季陰天或小雨天定植。
病蟲防治
大風子蛺蝶,幼蟲咬食幼嫩枝葉,用90%敵百蟲800倍液噴霧。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