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足的治療原則介紹

據印度1992年文獻(The influence of footwear on prevalence of flat foot)研究,在3-6歲的兒童群體中,對比赤腳、露趾涼鞋、拖鞋、包趾鞋,發現,赤腳的兒童群體中扁平足發病率最低,其次是穿包趾的鞋;另外,伴隨著年齡的增長,扁平足的發病率呈降低趨勢。那麼,扁平足的治療原則有哪些?

1 治療原則1.1功能鍛鍊,如用足蹠行走,屈蹠運動,提踵外旋運動。

1.2矯形鞋或矯形鞋墊:要求鞋底跟部及弓腰要窄,鞋幫要緊,鞋底腰部內側半墊高2~3mm,目的為恢復內縱弓,托起距骨頭,鞋跟內側本延長至足舟骨,並較外側半加厚3~6mm,鞋墊可用鋁鋼、塑膠或人造革製成,要求與矯形鞋相同。對先天性平足症(即痙攣性),功能鍛鍊及矯形鞋不易奏效,首先全麻下手扳法矯正,石膏固定,待腓骨肌鬆弛後,切除骨聯合(骨橋),矯正畸形,手法改正失敗或畸形嚴重者,可作三關節融合。

1.3治癒標準:足部縱弓恢復,負重功能好,扁平足走遠路和久站疲乏、疼痛等症狀消失。

1.4好轉標準:足部縱弓塌陷減輕,負重功能改善,走遠路和久站疼痛不明顯。

2 用藥原則

2.1對大多數病人,不需藥物治療,主要進行足內、外在肌功能鍛鍊為主;

2.2對少數需行手術治療者,術後要應用抗生素和支援對症治療,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抗生素。必要時輸血或人血白蛋白。

透過上述講解,希望平時要多注意預防扁平足。同時需要注意的是,扁平足的危害極大,為避免病情惡化,一旦患病,需早發現早治療。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