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醫學治療甲狀腺癌 複發率可低至2%以下
近年來,深圳甲狀腺癌發病率不斷上升,2014年則成為深圳女性第二大惡性腫瘤。雖然甲狀腺癌來勢洶洶,但專家建議及時做甲狀腺相關檢查,只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就可以將甲狀腺癌這個“隱匿***”扼殺在“搖籃”之中。
4月8日,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醫學影像科的核醫學中心正式開業,新成立的核醫學中心配置了最先進的雙探頭SPECT―CT等裝置,為患者提供全面的核醫學檢測外,還開設了獨立的甲狀腺癌病房,為甲亢、甲狀腺癌症患者進行隔離的核醫學輔助治療。據悉,使用核醫學輔助治療,甲狀腺癌的複發率可低至1%―2%,如果治療正確,往往30年―40年都不會復發。
甲狀腺癌發病率逐年上升
甲狀腺癌是內分泌系統和頭頸部腫瘤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每年新發病例佔所有癌症發病的1%―5%,近10年來,甲狀腺癌成為深圳排位上升最快的惡性腫瘤。根據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的統計,甲狀腺癌在深圳報告的惡性腫瘤病例數中,2003年還未列入前十,但近10年來排名一直呈上升趨勢,2014年已達到第4位。而在女性的惡性腫瘤***中則排到了第2位,僅次於乳腺癌。其中,患者主要為30歲―50歲的中青年,其中女性是男性的2倍多。
深圳各醫院的臨床觀察也印證了這一趨勢。港大深圳醫院內分泌外科副顧問醫生黃志恆介紹,港大深圳醫院自2012年底開設內分泌外科至今,共進行約900例甲狀腺手術,當中近1/3為惡性甲狀腺癌,“惡性的比例較以往明顯提升”。
為什麼深圳甲狀腺癌的發病不斷上升呢?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慢病檢測科醫生雷林解釋,其發病原因可能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一方面,隨著體檢頸部彩超的普及,甲狀腺微癌檢出率明顯提高;另一方面,環境汙染、電離輻射、精神壓力、碘攝入量改變、橋本甲狀腺炎發病率的升高,都可能是造成甲狀腺癌發病率升高的原因。
“甲狀腺疾病、甲狀腺癌在早期並沒有明顯症狀,所以過去日常生活中人們一般不會去專門做檢查,體檢中也不會做甲狀腺的檢查,因此不能早期發現甲狀腺癌。”北大深圳醫院甲乳科主任韋偉說,如今甲狀腺檢查納入日常體檢專案中,甲狀腺疾病發病率提高了,導致人們對於自身的健康狀況關注程度也增加了。
彩超體檢可早期發現
甲狀腺癌主要分為乳頭狀癌、濾泡性癌、未分化癌、髓樣癌等四種型別。“甲狀腺癌並不可怕。”韋偉說,甲狀腺癌中有90%是乳頭狀癌,但是90%以上的乳頭狀癌手術預後效果都很好,尤其是45歲以下的乳頭狀癌患者。
在眾多惡性腫瘤的術後效果中,甲狀腺癌的5年―10年存活率是最高的。“從5年存活率來看,胃癌的存活率是50%,而甲狀腺癌可以達到90%―95%。”韋偉說,而45歲以下的患者更是達到100%,其10年存活率也可達到90%以上。
早發現、早治療,可大幅提高甲狀腺癌的存活率。韋偉說,目前深圳醫院早期篩查甲狀腺癌不僅使用彩超等先進裝置,而且精密度大幅調高,“檢查裝置都配有高頻探頭,能發現更多的甲狀腺癌,以前用手都摸不出來的甲狀腺癌也能發現了。”而且除了超聲外,還有造影技術,檢查手段多樣化,發現的甲狀腺癌也越來越多。
由於甲狀腺癌早期沒有徵兆,要發現甲狀腺癌必須透過醫學檢查。據介紹,早期醫學檢查發現甲狀腺癌的方法有幾種:首先是進行B超檢查,彩超檢查對於判斷甲狀腺結節的良惡性有較大幫助。因為甲狀腺癌的超聲波影象有一些鮮明的特點,諸如回聲低、微小鈣化、邊界不清和血流增加等,B超還可以探測到平時觸診不到的頸部淋巴結,擴大檢查範圍;其次是針吸細胞學檢查,在B超引導下穿刺結節的實性部分,抽取細胞進行檢測,極大地提高了診斷率;再次是活檢針穿刺。
據悉,目前深圳的甲狀腺早期癌都是透過B超體檢發現的,早期發現的比例達到60%―70%,而一般從甲狀腺癌長出結節到被直接發現則需要5年的時間。因此,韋偉建議,每年體檢中都要做一次甲狀腺檢查,以便能早發現、早治療。
碘131可“追殺”甲狀腺細胞
手術是甲狀腺癌目前主要的治療方法。傳統的手術治療就是在脖子下方開一個切口,把甲狀腺切除,並做淋巴結清掃術。目前,核醫學也是甲狀腺癌非常重要的一種治療手段,是甲狀腺手術的重要補充。
8日,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醫學影像科的核醫學中心正式開業,新成立的核醫學中心配置了最先進的雙探頭SPECT―CT等裝置,除了為患者提供全面的核醫學檢測外,還將直接治療甲亢、甲狀腺癌症等疾病。該中心也開設獨立的甲狀腺癌病房,方便為病人進行隔離的核醫學輔助治療。
核醫學通常將低劑量的放射性核素注入人體器官,精確診斷器官功能是否發生病變或預判將來會否發病,在現代醫學中,已成為一種安全有效的診斷和治療“利器”。港大深圳醫院核醫學中心主管楊煒秋教授說,除檢查之外,核醫學也具有強大的治療功能,就像“核***”一樣精確打擊病變組織,對付甲亢、甲狀腺癌尤為有效。碘是甲狀腺合成甲狀腺激素的必需原料,核素碘131經口服後能很快被吸收到血液裡,並被甲狀腺攝取。碘131可以釋放射線,使區域性甲狀腺細胞受到輻射而出現凋謝、溶解和吸收,毀滅區域性過度活躍的甲狀腺組織。而且,這種射線射程僅兩三毫米,只會破壞區域性功能亢進的甲狀腺組織,不會損害鄰近的正常組織。
“目前國際上使用手術全切除+核素碘131輔助治療+甲狀腺激素抑制的三部曲,已使早期甲狀腺癌的複發率低達1%―2%。”楊煒秋教授說。手術治療癌症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癌變組織切除得不乾淨,而對於甲狀腺癌來說,在外科手術結束後,可以透過核醫學的碘全身掃描,將碘131這種核素引入體內,就像“制導***”一樣精確追蹤並殺死殘留的甲狀腺組織和微小病灶,真正做到“不留死角”。“所以甲狀腺癌已成為最容易治癒的癌症之一,如果治療正確,往往三四十年都不會復發。”楊煒秋說。目前,碘131療法已成歐美治療甲亢的最常用方法,被譽為“不開刀的手術”,比開刀手術切除甲狀腺更安全有效。
楊煒秋說,核技術早在上世紀40年代末就開始應用於醫學領域,但由於核戰爭和核洩漏事故的影響,人們對放射線普遍抱有恐懼心理。“事實上,核醫學檢查的輻射比同類的X光、CT檢查都要小,注入人體的放射性物質劑量極低,對受檢者是絕對安全的”。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