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的相關護理措施到底是什麼

川崎病是生活當中極為複雜的疾病,主要針對於兒童發病,對於川崎病的患兒來說應當加強一些護理方面的工作才可以,川崎病的相關護理措施有哪些呢。

川崎病的護理措施:

1.四肢末端變化,患兒在1周內可能出現手指、足趾硬腫、手掌麵面板髮紅,部分患兒指趾關節呈梭形腫脹、觸痛,肢端、肛周、軀幹等處脫皮,指甲脫落。應對患兒加強護理,注意區域性面板黏膜清潔,避免搔抓面板,注意防止發生面板撕傷。

2.皮疹,發病後1~5d部分患兒可出現面板多形性紅斑,以猩紅熱樣皮疹最常見,但無水泡及結痂,約1周左右可消退,在此期間應注意與其他傳染病性皮疹及藥物引起的過敏皮疹現象相鑑別,此時囑家長給患兒穿柔軟的衣物避免患兒用手抓癢,減少刺激。

3.口腔及口唇口唇潮紅、乾燥、皸裂、出血、結痂。口腔咽部黏膜瀰漫性充血,舌乳頭突出呈楊梅舌,扁桃體呈輕度或重度腫大。要協助家長做好口腔護理,注意口腔衛生。儘量避免食用生、硬類食物,以流食、軟食為主。

4.淋巴結改變多數患兒都可出現淋巴結腫大,以頸部淋巴結非化膿性腫大為主,黃豆至蠶豆粒大小,單側多發,可有壓痛,無波動感,在l周後多可自行消退。

5.眼部改變,發病後1~6d患兒有眼結膜充血或球結膜充血,不伴有分泌物及腫脹,避免直接強光刺激、疲勞過度。

川崎病的常識:

川崎病在醫學上又稱為“面板黏膜淋巴結綜合徵”,是一位名叫川崎富作的日本人於1967年首次發現的。川崎病大約80%發生在3歲以下的小兒,大多數是1~2歲的嬰幼兒。通常來講,男孩多於女孩。川崎病在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在每年的4~5月及11月至次年1月時發病率最高。病變主要累及面板、黏膜及淋巴結。

川崎病感染後,表面上看是引起面板、黏膜及淋巴結病變。其實,更嚴重的是還會引起全身急性中、小動脈炎,造成血管內膜損傷及血小板繼發性增高。最嚴重的危害是在患病的中後期,容易發生大、中動脈損傷,尤其是引起冠狀動脈瘤。另外,血管內膜損傷會使血小板繼發性增加,也很容易導致血管栓塞形成,嚴重時甚至造成心、腦栓塞。因此,川崎病是小兒最嚴重的後天性心臟病之一。

川崎病嚴重的傷害到了孩子的健康,加強護理的工作是可以幫助到疾病的治療的,為此提醒家長朋友們一定重視川崎病的護理工作,還應當注意患兒的衛生。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