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麻痺症如何施行治療

一、急性期治療:1、一般治療,臥床休息隔離,至少到起病後40天,避免勞累。肌痛處可區域性溼熱敷以減輕疼痛。癱瘓肢體應置於功能位置,以防止手、足下垂等畸形。注意營養及體液平衡,可口服大量維生素C及B族。發熱高、中毒症狀重的早期患者,可考慮肌注丙種球蛋白製劑。

2、呼吸障礙的處理,重症患者常出現呼吸障礙,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瀦留,往往是引起死亡的主因。要分清呼吸障礙的原因,積極搶救。必須保持呼吸道暢通,對缺氧而煩躁不安者慎用鎮靜劑,以免加重呼吸及吞嚥困難。及早採用抗菌藥物,防止肺部繼發感染,密切注意血氣變化和電介質紊亂,隨時予以糾正。

延髓麻痺發生吞嚥困難時應將患者頭部放低,取右側臥位,並將床腳墊高使與地面成20到30度角,以利順位引流,加強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及早作氣管切開,糾正缺氧,飲食由胃管供應。單純吞嚥困難引起的呼吸障礙,忌用人工呼吸器。

脊髓麻痺影響呼吸肌功能時,應採用人工呼吸器輔助呼吸。呼吸肌癱瘓和吞嚥障礙同時存在時,應儘早行氣管切開術,同時採用氣管內加壓人工呼吸。呼吸中樞麻痺時,應用人工呼吸器輔助呼吸,並給予呼吸興奮劑。迴圈衰竭時應積極處理休克。

3、靜脈注射50%葡萄糖液加維生素,以減輕神經水腫。

4、對發熱較高,病情進展迅速者,可採用丙種球蛋白肌注。

小兒麻痺症的常識。

小兒麻痺症是一種急性病毒性傳染病,其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包括程度很輕的非特異性病變,無菌性腦膜炎非癱瘓性脊髓灰質炎、和各種肌群的弛緩性無力癱瘓性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痺病人,由於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受損,與之有關的肌肉失去了神經的調節作用而發生萎縮,同時皮下脂肪,肌腱及骨骼也萎縮,使整個機體變細。

臨床表型差異很大,有兩種基本型別:輕型頓挫型、和重型癱瘓型或非癱瘓型。主要發生於小兒。臨床表現輕,中樞神經系統不受侵犯。在接觸病原後3到5天出現輕度發熱,不適,頭痛,咽喉痛及嘔吐等症狀,一般在24到72小時之內恢復。重型常在輕型的過程後平穩幾天,然後突然發病,更常見的是發病無前驅症狀,特別在年長兒和成人。潛伏期一般為7到14日,偶爾可較長。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