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萎縮的診斷方法

  最近幾年腦部疾病成為威脅人類生命的主要疾病,而且死亡率較高。由於腦部的特殊性,腦部疾病一直是人們恐懼的一種疾病,腦萎縮同樣如此。但是患病的機率終究是存在,患病後首先要做的就是診斷,那麼一旦患上腦萎縮,該如何診斷呢?下面就由專家來介紹腦萎縮的診斷方法。

  根據病因及發病機理臨床可分型為五型:①以大腦皮層萎縮為主要病理改變的大腦萎縮:臨床多出現運動功能障礙,記憶力減退和反映遲鈍。②以小腦病理改變為主的小腦萎縮:臨床多出現步態不穩、共濟失調、語言遲緩、嗆咳等。③遺傳性腦萎縮:分常染色體顯性和隱性遺傳,臨床根據病理改變特徵分脊髓型、脊髓小腦型、小腦型和周圍型。④侷限性腦萎縮:是因區域性腦組織的病變所引起的腦組織變性或手術引起的區域性腦軟化,均與在病變部位及周圍產生侷限性萎縮,也叫某種腦病或腦損傷後遺症。⑤退行性腦萎縮:是以大腦、小腦及橄欖橋不同程度的萎縮、變性出現的腦功能減退、神經功能障礙、痴呆為主要表現的老年性常見、多發病。對老年患者來說退行性腦萎縮是必然性,但臨床出現的時間和程度差異甚大,隨年齡增長,有一定程度的反應遲鈍、記憶力減退多屬生理性,出現過早症狀明顯的則應重視預防和治療。

  臨床表現症狀:臨床的表現與腦萎縮發生的部位及程度有關。其中瀰漫性大腦皮層萎縮以痴呆、智慧減退、記憶力障礙、性格改變、行為障礙為主。局灶性腦萎縮以性格改變為主,小腦萎縮以語言障礙及形體共濟失調和震顫為主。從腦萎縮的臨床表現來分析,大致又分為兩大類。一是大腦機能減退,二是痴呆等智慧減退。大腦機能的衰退表現為頭痛、頭暈、失眠、記憶力差、智慧減退表現為認知及社會適應能力的障礙,如記憶力、理解力、判斷力、計算能力的減退。

  體格檢查:大腦萎縮患者除詢問病史及觀察症狀外,可發現其各種神經反射均有不同程度的遲鈍和減退。淺反射如胸壁反射、提睪反射、肛門反射表現遲鈍,深反射如肱二、三頭肌反射、尺骨膜反射、跟膝鍵反射降低,偶有病理反射出現。小腦萎縮患者,透過臨床檢查可發現不能並腳站立、行動遲緩、下肢顫抖,不能沿直線行走,呈醉態步履。病理反射有巴氏徵、指鼻試驗(+)、跟膝試驗(+)、劃圈試驗。

  綜上所述,專家從腦萎縮的病因、發病機理、症狀和檢查多個角度對該病進行分析,透過專家的介紹,大家對腦萎縮已經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專家提醒各位朋友,一定要做好相關預防,降低患病的機率。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