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膜瘤相關知識

腦膜瘤很常見,佔顱內腫瘤的15,31%,僅次於膠質瘤。成年較多,老年與兒童較少,嬰幼兒更少。女性稍多於男性。腦膜瘤原發於蛛網膜內皮細胞,凡屬顱內富於蛛網膜顆粒與蛛網膜絨毛之處皆是腦膜瘤的好發部位。矢狀竇旁,大腦凸面,大腦鐮旁者多見,其次為蝶骨嵴、鞍結節、溴溝、小腦橋腦角與小腦幕等部位,生長在腦室內者很少,也可見於硬膜外。尚有異位的腦膜瘤,偶見於顱骨板障、額竇、鼻腔頭皮下或頸部,系來自異位的蛛網膜組織,並非轉移,腦膜瘤有多發性,約佔1%至2%,可多達幾十個,散在於同一部位,其中一個大的瘤結節,還有小的腫瘤,大如核桃,小如粟粒,幕上腦膜瘤遠多於幕下。此外,腦膜瘤可與膠質瘤、神經纖維瘤同時存在於顱內,也可與血管瘤並存。

病床表現:腦膜瘤是一種緩慢生長過程的腫瘤,它與其他腦實質外腫瘤一樣,產生症狀是由於腫瘤對鄰近腦組織,顱神經的壓迫而非腫瘤浸潤,其次由於瘤體大影響腦部血液迴流或阻礙腦脊液的迴圈與吸收,因而出現顱內壓增高的症狀包括頭痛與視力障礙,晚期可能雙目失明。不同部位的腦膜瘤,使鄰近腦神經組織受累,可引起相應的神經功能缺損的症狀或刺激症狀。大腦中央溝區域的腦膜瘤,常引起癲癇與對側肢體不完全性偏癱,額葉與前顱窩腦膜瘤可出現精神症狀,蝶骨嵴內側型腦膜瘤與鞍結節腦膜瘤,均早期引起視力減退或兼有視野缺損,小腦橋腦角腦膜瘤出現5、6、7、8顱神經損害及小腦損害的症狀,類似聽神經瘤。腦功能次要區域即所謂啞區的腦膜瘤,則可能長期不出現症狀,有的在屍檢中才被發現。腦室內腦膜瘤易引起腦脊液迴圈障礙,出現顱內壓增高,而無明顯的神經功能缺失症狀。

診斷鑑別:腦膜瘤的臨床特點是發病緩、病程長。不同部位腦膜瘤可有不同的,臨床表現,因成年人發病較多,故凡成年人有慢性頭痛、精神改變、癲癇,一側或兩側視力減退甚至失明、共濟失調或有侷限性顱骨包塊等,特別是伴有進行性加重的顱內壓增高症狀時,要考慮腦膜瘤的可能性。眼底檢查常發現慢性視神經乳頭水腫或已呈繼發性萎縮。腫瘤的確診還需依靠輔助性診斷檢查。診斷腦膜瘤,其有重要參考價值的檢查包括顱骨平片,CT掃描和腦血管造影。不僅可以達到定位,還可以瞭解腫瘤大小和定性。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