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疏導癲癇病患者的心理

怎樣疏導癲癇病患者的心理?目前社會上有不少癲癇病人因長期癲癇發作未得到控制而有些精神不正常或智慧低下,甚至殘疾,但那畢竟是過去沒有有效的抗癲癇或因未採取正確的治療方法所造成的。按現代治療方法,癲癇能及時控制,絕不會再出現過去那些悲劇。

癲癇病患者病程長、反覆發作,情緒易波動,多表現為抑鬱、固執、羞恥感、恐懼、依賴性等心理障礙。應針對患者的不同心理給予積極的心理疏導,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怎樣疏導癲癇病患者的心理的方法:1、給予患者及家屬的心理支援,告訴他們癲癇是可治性疾病,大多數患者預後較好,70%~80%患者發作可在最初5年內緩解,其中50%可完全停。

2、隨訪期間經常與患者保持溝通與聯絡,及時瞭解患者的心理狀態,採取安慰、鼓勵、指導等支援性心理疏導,使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

3、指導患者家屬讓患者自己做自己能做的事,幫助患者建立“我能行,我會做”的信念。使之擺脫對家屬的依賴,自立於社會。

對待癲癇應該像對待其它許多慢性疾病一樣,做到“既來之,則安之”,或者說是,一承認,二不怕。承認,就是正視它的存在,認識到它的危害,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不怕,就是對待這種疾病不必過分害怕,也不要過分擔憂。長期揹著沉重的精神負擔,顯然不利於疾病的康復。

癲癇患者自己有了戰勝疾病的信心,還要能正確對待社會上一些人對自己的歧視態度。目前,由於歷史的原因造成了有些人對癲癇病人持有許多偏見。不少人認為癲癇病人是精神病或“瘋子”,認為他(她)們不應像正常人一樣學習、就業;多數人反對自己的子女與癲癇兒童一起玩或上學,反對自己的子女與癲癇病人結婚。首先要認識到這些偏見多數是由於過去癲癇治療效果不好、預後差所造成的。

隨著以後癲癇治療效果的提高,癲癇病人預後的改善,事實也將教育一部分人逐步放棄那些偏見。而癲癇病人要敢於蔑視這些偏見,不要在這些偏見面前低頭,要堅持像正常人一樣地工作、生活、學習,不要自覺低人一等。

很多癲癇患者患病後具有不正常的心理狀態。少數剛發病的癲癇患者對這種病的危害認識不足,採取無所謂的態度,不積極求治或不能很好地配合醫生治療。而多數病人因長期發作和社會上某些人的歧視而感到悲觀、失望、自卑、自棄。這些不正常的心理狀態直接影響著治療,也影響病人的正常生活。

疏導癲癇病患者的心理非常重要,希望癲癇病患者的家屬一定要重視起來!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