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 腰椎管狹窄鑑別診斷

一般情況下,腰椎管狹窄症的好發年齡為50以上,而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患者多為20-40歲的年輕人。腰椎管狹窄症的患者靜息狀態下可能沒有任何不適,但長時間走路或站立就會出現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或者無力,這時如果蹲下、坐下、或者躺一會兒症狀就會減輕或消失,又可以繼續行走一段距離,而後再次出現疼痛,如此反覆,醫學上稱之為神經源性間歇性跛行。腰椎管狹窄症的患者往往可以騎車,在超市裡面推著車子也可以走很久。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下肢放射性疼痛往往是持續性的,蹲下、平臥都很難緩解。兩個疾病的臨床表現不同是由於它們的發病機制是不同的。腰椎管狹窄症是由於椎間盤突出、關節突關節骨質增生、黃韌帶肥厚、退變性滑脫等因素導致腰椎中央椎管、外側椎管或神經孔直徑減小,當長時間行走、站立時,椎管內壓力增高導致靜脈迴流不暢,神經根缺血從而產生疼痛。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疼痛是由於椎間盤突出、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外露導致的一些列炎性反應。腰椎管狹窄症的神經源性間歇性跛行需要和下肢動脈阻塞性疾病的血管源性間歇性跛行鑑別。後者可有下肢動脈搏動減弱、皮溫降低的症狀,而且不會出現腰椎管狹窄病人所具有的站立時疼痛和腰椎屈曲緩解的表現。

腰椎管狹窄的程度需要透過CT和MRI來評估。病人們一般都會仔細閱讀CT和MRI的影像學報告,但建議請骨科醫生來解釋片子所反映的病情。腰椎管狹窄症不同於腰椎間盤突出症。後者是由於髓核突出造成的炎性反應,只要透過抗炎治療和時間,待炎症消退後症狀就會緩解。而腰椎管狹窄症是由於椎管狹窄造成的椎管內壓力增高而出現的一系列症狀,可以做腰背肌鍛鍊,因為腰椎管狹窄症的患者多少會伴隨一些不穩定的因素而引發症狀,因此加強腰背肌可以透過增加腰椎穩定性而一定程度上延緩病情進展。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