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

    『疾病概述』

  (十二)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原名白血病前期是一組克隆性血液學疾患,好發於老年,但在小兒亦不少見。北京兒童醫院僅在近5年間即收治本症54例。此症缺乏典型的臨床表現,常有貧血,有時感染或出血,部分病例有肝脾腫大。血像示全血細胞減少或任何一或二系細胞減少。骨髓增生活躍,三系或二系血細胞有顯著的病態造血,病程稍長,如不死於感染或出血,多演變為白血病。

   1982年,fab協作組確定了mds的名稱,將此綜合徵分為5型。結合國內實踐,在1994年成都全國小兒白血病和惡性淋巴瘤研討會上,對mds作具體分型如下:①難治性貧血(ra):骨髓中原始十早幼粒細胞(下稱原十早)<5%,血中原+早<1%;②難治性貧血伴環狀鐵粒幼紅細胞(rars):骨髓及血像似ra,但骨髓中出現環狀鐵粒幼紅細胞>15%;③難治性貧血伴原始細胞增多(raeb):骨髓中原十早5%~20%,血中原+早<5%;④難治性貧血伴原始細胞增多在轉變中(raebt):符合下述任一項即可診斷:a.血中原+早>5%;b.骨髓中原十早20%~30%;c.不成熟細胞中出現auer小體。⑤慢性粒單細胞白血病(cmml):骨髓像及血像似raeb,但血中單核細胞≥1.0×109/l。

   實驗室檢查:90%以上有貧血,50%全血細胞減少。紅細胞為大細胞或正細胞性,細胞大小不等,可見異形紅細胞、點彩細胞、hj小體和有核紅細胞,血紅蛋白f可增高。常有pelger-hu■t白細胞異常和環形核細胞,胞漿內特異性顆粒減少或缺如。血小板輕度減低,偶見升高。可見巨大血小板和脫顆粒。骨髓增生活躍,紅細胞系巨幼變明顯,呈\老漿幼核\、多核化、核碎裂及核形態怪異,雙核尤以奇數核紅細胞和巨大紅細胞具特徵性。粒系成熟停滯,核漿發育不平衡和雙核粒細胞常見。骨髓活檢可見粒系不成熟前期細胞異常定位(alip)。單核細胞增多。巨核細胞多有異常,尤以淋巴樣小巨核為典型表現。50%患者有染色體異常,如-7、十8和5q-等,核型異常者轉化為白血病可能性大。骨髓組細胞體外培養,部分類似白血病細胞生長,cfu-gm、cfu-mk和cfu-e等集落形成低或缺如。小叢型、無生長型和叢落比明顯升高型均為白血病前期生長型,提示預後不良。

   此症的診斷主要依靠臨床、血像和骨髓的病態造血改變併除外其他引起病態造血的疾病如紅白血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白血病化療後、巨幼細胞貧血、風溼性疾病等,尤應注意與再障的鑑別,後者一般無脾腫大,外周血無有核紅細胞,骨髓無奇數核或巨大紅細胞和淋巴樣小巨核等。核型檢查有助於兩者的鑑別。小兒mds進展較快,可從raeb很快轉化為raebt乃至白血病,且預後差,治療頗為困難。少數表現為急淋白血病前期,經數週或數月發展為all。嬰兒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jcml)其特點與mds中的cmml相似,故可能為同一疾病。

   在治療上尚無特效的方法。鑑於各亞型間是一種疾病的不同發展階段,治療應根據不同的病期而異。ra和rars採用調節造血的藥物為主,可按慢性再障治療方法或給予誘導分化,如雄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維甲酸、干擾素等。如病情向白血病進展,可採用單藥或聯合化療,raebt治療如同急性白血病。異基因骨髓移植是治癒此症的唯一途徑,使用造血生長因子如粒單或粒細胞集落生長刺激因子(gm-csf或g-csf)、白介素-3、促紅細胞生成素(epo)等可使部分患者獲得緩解。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