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療原則

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以肝臟炎性病變為主並可引起多器官損害的一種傳染病。本病可廣泛流行於世界各國,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多屬散發。臨床起病緩慢,以亞臨床型及慢性型較常見。近年來,乙型肝炎發病率呈明顯增長趨勢,據世界衛生報道,全球約20億人曾感染過HBV,每年約有100萬人死於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發性肝細胞癌等。

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種嗜肝病毒,主要存在於肝細胞內,並損害肝細胞,引起肝細胞炎症、壞死、纖維化。乙型病毒性肝炎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乙型肝炎在成人中90%可以自愈。而慢性乙型肝炎表現不一,可以分為慢性隱形攜帶者、慢性活動性肝炎、乙肝肝硬化等。我國目前乙肝病毒的攜帶率為7.18%,其中約三分之一有反覆肝損害,表現為活動性的乙型肝炎或者肝硬化,隨著乙肝疫苗的推廣應用,我國乙肝病毒的感染率逐漸下降。乙型病毒性肝炎,本病可能被誤診為流感,或者由於一些病人沒有任何症狀,致使許多肝炎病例沒能被診斷出來,常見的肝炎症狀有以下幾種:食慾下降、乏力、低燒、肌肉或者是關節痛,噁心嘔吐、腹痛,可表現為肝臟輕度腫大,可觸及質地較軟,或者是中等硬度的肝臟,或有壓痛、叩擊痛。有些病例可無任何的體徵,有些病例可以出現肝病面容,表現為面色黑暗,黃褐無華,粗糙,成色暗紫等,還可引起顏面毛細血管擴張,蜘蛛痣及肝掌。

急性肝炎主要採取支援與對症治療。密切觀察老年、妊娠、手術後或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病情,若出現病情轉重,應及時按重型肝炎處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療的總體目標是:少有限度地長期抑制或消除HBV,減輕肝細胞炎症壞死及肝纖維化,延緩和阻止疾病進展,減少和防止肝臟失代償、肝硬化、HCC及其併發症的發生,從而改善生活質量和延長存活時間。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