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傳播與預防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的嬰幼兒,可引起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潰瘍,個別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炎等併發症。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其中柯薩奇病毒a16和腸道病毒ev71最常見。

以透過人群密切接觸傳播為主

手足口病傳播方式多樣,以透過人群密切接觸傳播為主。病毒可透過唾液、皰疹液、糞便等汙染的手、毛巾、手絹、玩具等引起間接接觸傳播;患者的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透過飛沫傳播;如接觸被病毒汙染的水源,亦可經水傳播。門診交叉感染亦是造成傳播原因之一。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為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年齡發病率最高。手足口病傳染性高,傳播途徑複雜,在短時間內可以造成較大規模流行。

做好個人預防措施

本病至今尚無特殊預防方法,做好個人衛生,加強監測、及時發現病人,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治療是關鍵。

要做好個人預防措施:
1.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2.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並妥善處理汙物;
3.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後應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5.家長如發現孩子發燒、有皮疹等症狀,儘快到正規醫院就診。孩子患病後應暫停去幼兒園和學校,避免傳染給他人。患兒的家庭應使用肥皂、消毒液對日常用品、玩具、尿布進行消毒,對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患兒糞便及其他排洩物可用消毒劑或漂***消毒;將衣被陽光曝曬,室內保持通風換氣。
[page]
托幼機構及小學等集體單位的預防控制措施:
1.本病流行季節,教室和宿舍等場所要保持良好通風;
2.每日對玩具、個人衛生用具、餐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
3.進行清掃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掃廁所)時,工作人員應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結束後應立即洗手;
4.每日對門把手、樓梯扶手、桌面等物體表面進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導兒童養成正確洗手的習慣;
6.每日進行晨檢,發現可疑患兒時,要對患兒採取及時送診、居家休息的措施;對患兒所用的物品要立即進行消毒處理;
7.患兒增多時,要及時向衛生和教育部門報告。

正確洗手很關鍵

預防手足口病正確洗手很關鍵,衛生部推薦了正確的洗手方法:在與患者接觸後,觸控眼、口、鼻前,打噴嚏或咳嗽後,如廁後,戴口罩前及摘口罩後,接觸公共設施如扶手、門柄、電梯按鈕、公共電話後、從外面回家後等均應及時洗手。推薦較合理的五步洗手法:溼、搓、衝、捧、擦。
一、溼:在水龍頭下把手淋溼,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二、搓:手心、手臂、指縫相對搓揉20秒:
(一)掌心相對,手指併攏相互摩擦;
(二)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搓擦,交換進行;
(三)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沿指縫相互摩擦;
(四)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轉搓擦,交換進行;
(五)彎曲各手指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搓擦,交換進行;
(六)搓洗手腕,交換進行。
三、衝:用清水把手沖洗乾淨。四、捧:用清水將水龍頭沖洗乾淨,再關閉水龍頭。五、擦:用乾淨的毛巾/紙巾擦乾或烘乾機烘乾。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