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維整體動態平衡攻克骨質增生

  骨質增生在醫學上稱為骨性關節炎又稱肥大性關節炎或退化性關節炎,是指在骨關節或脊椎所形成的骨性贅生物,俗稱骨刺。主要是由於機械應力分佈失衡或負載過度引起軟骨磨損所致。骨質增生多見於45歲以後的中老年人,其發病率約為40―50%,好發於負重的、活動度較大的部位,如脊柱的頸椎和腰椎,下肢的髂關節和膝關節等。

病因複雜 單一療法難奏效

  骨關節的致病因素不是單一的,膠原蛋白、蛋白多糖、軟骨細胞、軟骨、滑膜等的變化,均可影響其他成份,因此關節軟骨退行性變的發病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臨床研究證明,骨質增生的產生與年齡的增大、性別、職業、遺傳、體質、姿勢習慣以及骨內靜脈瘀滯及骨內高壓等因素有關。

  臨床上對骨質增生多應用非甾體類藥物進行治療,此外還有中藥治療、手術治療、針灸、按摩牽引、理療等方法。由於疾病的病因複雜,因此這些療法基本上以緩解症狀為主,往往難以從根本上消除疾病根源,患者為了減緩病痛,一般需要進行長期的治療,不僅花費大,而且難以擺脫疾病的折磨。

 症狀不一 科學分型是關鍵

  骨質增生症又以增生部位分為頸椎骨質增生、腿踝骨質增生、腰椎骨質增生等,其中以頸椎骨質增生為多見。就頸椎骨質增生來講,又可以分為神經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經型、椎動脈型等。不同型別的骨質增生,症狀表現各不相同,對患者日常生活的影響程度也不相同,輕則可見頸項不適,酸楚疼痛;重則可合併脊髓、椎動脈、神經根等受累而併發其他疾病,個別嚴重的甚至會造成癱瘓或痴呆。因此,對骨質增生的治療,嚴格分類分型是取得治療效果的關鍵。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