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莖患者注意龜頭衛生

很多人對於包莖與包皮過長都有一種誤解,混淆了二種不同的含義。有些人認為包莖和包皮過長是一回事,這是不對的。包莖是指包皮口狹小,包皮難以上翻者。判斷是包莖還是包皮過長,可以透過自我檢查進行確定,方法是:在陰莖部塗搽肥皂,使包皮內外潤滑,左手固定陰莖,右手將包皮向後推並翻轉,若能順利將包皮上翻,為包皮過長;若包皮口太小不能上翻,即為包莖。包莖是指包皮口過小,包皮不能上翻,陰莖頭不能顯露出來。包皮過長則是指包皮覆蓋全部陰莖頭,而包皮口並不小,可以上翻顯露出陰莖頭。嬰幼兒包皮過長往往是生理性的,到了青春期後陰莖頭仍遲遲不能顯露才能稱為包莖或包皮過長。在冠狀溝附近的面板裡有許多皮脂腺,分泌一種具有臭味的分泌物,呈黃白色泥狀,稱為“包皮垢”。

包莖或包皮過長時,使包皮內皮脂腺的分泌物不能排出,並逐漸形成奇臭的包皮垢。包皮垢適宜細菌生長,故可引起陰莖頭及包皮發炎。發生在尿道口的炎症,癒合後可引起尿道口狹小,造成排尿困難。陰莖頭受包皮垢長期刺激還可能發生陰莖癌。據報道,約有85%-95%的陰莖癌患者有包莖或包皮過長病史。另外,對女性也極為不利,丈夫包皮過長,性交時包皮垢進入女性生殖道,多次長期慢性刺激子宮頸,可能誘發宮頸癌。醫學家們調查猶太人,男嬰出生後即切除包皮的人群中,婦女子宮頸癌發病率極低。有人對南太平洋裴濟島上居民調查發現,未切除包皮者的妻子與做過包皮環切術者的妻子對比分析,前者子宮頸癌發病率比後者高8倍。

陰莖頭包皮炎是怎樣引起的該如何治療?

陰莖頭髮炎和包皮發炎常常同時存在,故統稱為陰莖頭包皮炎。引起陰莖頭包皮炎的主要原因是包莖或包皮過長。另外,不潔性交、藥物刺激或過敏,也是致病的原因。

陰莖頭包皮炎表現為陰莖頭及包皮紅腫、疼痛、奇癢,部分可出現糜爛及潰瘍,並有黃色膿性分泌物,伴有特殊臭味。嚴重時可出現陰莖頭壞死。部分病人在急性期後發生尿道口粘連狹窄,引起排尿困難。反覆感染可使陰莖頭或包皮增厚,形成白斑。

服用某些藥物過敏時,有時可表現在陰莖頭或包皮上形成固定的水腫性紅斑,中心部位出現水泡,破潰後可引起感染。症狀多在服藥後24-36小時內發生,停藥後好轉,再次服藥又重複出現。

陰莖頭包皮炎在急性發作期應將包皮上翻,可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洗滌,然後塗抗生素軟膏。包皮不能上翻,應作切開引流。區域性處理的同時,要口服或注射抗生素。包莖或包皮過長引起陰莖頭和包皮發炎,需要作包皮環切手術。

主要危害

包莖對人體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幾方面,患者應儘早尋求治療:

阻礙發育:有了包莖,陰莖與龜頭髮育常受限制,由於發育受約束,從外表看似小陰莖。

感染:尿中之沉積物與尿垢積於包皮內,成為細菌培養劑,或因刺激而致感染髮炎、並導致包皮粘連,嚴重時還會造成不育。

阻塞:由於包皮之口過小,先在包皮腔鼓脹然後排空。排尿困難時,發生返壓(BackPresse)的現象。膀胱壁較弱處,因壓力高而使之突出,形成膀胱憩室;此種憩室,壁甚薄,易受外傷而破裂,情況嚴重而時間較長的病人,會引起輸尿管擴張及腎盂積水。因排尿困難,腹壓增加,可能有肛門脫出或形成疝氣等,有時出現“憩室性雙重排尿”。

結石:由於發炎之後,粘膜上皮細胞脫落,作為中心核,外圍因垢而形成包皮結石。父母發現孩子包皮腔有小硬塊大多感到十分焦慮,其實,只要稍經擴開包莖環處理,即可取出結石。

性病:包皮過長或包莖由於內板和龜頭經常處在潮溼環境下,易患尖銳溼疣、淋病等性病,且因區域性不能得到徹底清洗,還容易使妻子也患上同男性一樣的性病。

影響夫妻關係

性功能:

包莖之包皮不易活動,致性交時感覺疼痛或困難,以致性慾減退。

包皮過長之患者,每天活動時,如騎車、騎馬、行走或睡眠中,易因摩擦而時常遺精。

包皮受尿垢之刺激而發生輕度炎症,有灼燒及癢感,由於反射作用易惹起手淫的意念。

包莖時因無龜頭的直接接觸,敏感性較低,易得不射精症。

由於快感減弱有時會出現陽痿,影響夫妻關係。

腫瘤:包莖或包皮過長與腫瘤有密切關係。多數的泌尿科專家學者認為癌的形成,是由於尿垢的汙染與慢性刺激,是陰莖乳頭狀瘤及癌的主要原因(Dean氏)。

導致宮頸癌:有包皮過長或包莖的人,妻子得宮頸癌的機會也顯著增多,這證明子宮頸與包皮尿垢之間的密切關係。

凡陰莖癌患者都有包莖或包皮過長的歷史。

嵌頓包莖:包莖翻過冠狀溝時,緊縮的包皮口冠狀溝形成嵌頓環,引起嵌頓包莖,使包皮充血水腫,感染或壞死。此種情況在兒童為好奇的撫弄所致,成人則因手淫、性交所造成,若不及時進行整復,容易使血流受阻,龜頭有充血水鍾現象,甚至日久有壞死的情況發生。嵌頓一經發現宜速行背側切開術,使血液恢復。

其它併發症:許多學者認為除了上述症狀外,偶有其他反射症狀,如營養不良‘舞蹈症及癲癇,遺尿症也並不罕見,包皮切除後,症狀便消失。

一些併發症很正常,屬於正常的術後症狀,只要放鬆心態,一切的症狀都會很快消失,並且較容易康復,而且康復較快,甚至治癒只需一週。

一定要注意平時的個人衛生,防止發生各種炎症和問題。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