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狹窄和缺血性腦卒中
頸動脈是血液由心臟通向大腦的主要血管,頸動脈狹窄多是由於頸動脈的粥樣斑塊導致頸動脈管腔的狹窄,可逐漸發展至完全閉塞。腦缺血性卒中常引起患者致殘乃至死亡。在全球範圍內,卒中緊隨缺血性心臟病之後,是人類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並且是人類致殘的最重要因素。據報告,85%的卒中為缺血性,而1/3的缺血性卒中由頸動脈疾病引起。
1、頸動脈疾病引發腦卒中的證據
有症狀的頸動脈狹窄的前瞻性研究證實,這些病人腦卒中年發生率大約是2%。有3/4的卒中發生在狹窄的同側。北美頸動脈內膜切除試驗組報告,接受藥物治療的病人發生的卒中的95%位於狹窄同側。ecst也報告,90%的缺血性卒中發生在狹窄同側。對嚴重頸動脈狹窄病人,頸動脈內膜切除手術在降低卒中方面的有益作用為頸動脈狹窄的病因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頸動脈狹窄程度75%的患者中,1年內發生中風的可能性為10.5%,5年內為30%~75%;頸動脈狹窄程度在70%~90%且合併腦缺血的患者中,1年內將有26%~28%發生中風。
2、tia,腦卒中的前奏
重視頸動脈狹窄症狀,對早期診治及降低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生率至關重要。由於頸動脈狹窄造成腦部供血不足,早期主要表現為嗜睡、記憶力下降,工作時注意力不能集中。嚴重時會發生一過性腦缺血的症狀:頭暈,一過性黑朦,意識喪失,半身不能動。它發病突然,一般僅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可以在24小時之內完全恢復而不留後遺症。其發作次數多則一日數次,少則幾周、幾個月甚至一兩年才發作一次。這種短暫的、可逆性的、反覆發作的病症,就被稱做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俗稱小中風。由於這些患者中有接近1/3的人會在5年內發生腦中風,因此它通常被人們稱做腦中風的前奏。
頸動脈粥樣斑塊所導致的狹窄,斑塊上脫落的微栓子入腦之後,可以造成腦區域性微栓塞引起腦缺血癥狀。生理性的代償反應又可以使得栓子溶解、血管復通、腦血供恢復,缺血癥狀立即消失,所以在臨床上就出現了短暫性腦缺血的症狀。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