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熱艾灸法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配穴:出血熱早期加大椎;腰痛少尿明顯加陰交;脘腹悶脹、噁心嘔吐加上脘、中脘、下脘;神志昏蒙加百會;低血壓加巨闕或至陽;口渴口苦加內關、復溜、陽陵泉;衄血、齦血及內臟出血加膈俞、血愁,上部出血加尺澤、魚際;下部出血加血海、三陰交;小便短少及尿血加列缺、照海。
阿是穴位置:位於背部,系壓痛最明顯處。
血愁穴位置:第二腰椎棘突上。
(二)治法:主穴每次必取,一般選一穴點,不超過兩穴點。配穴據不同症狀及病變階段而加用。
主穴操作,採取燻灸法。用特製燻灸器,內建艾卷段在穴位上燻灸,每次燻灸1.5~2小時左右。配穴,採取火針代灸法:所謂火針代灸,與傳統火針操作不一樣。僅刺及表皮、真皮,灸瘡既小又淺。要求為:1、點刺深淺分為三度,《仍忌1~1.5毫米,⒍壬2~3毫米,65毫米左右。2、點刺輕重,要求用力適度,輕巧穩準。手法分快、中、慢三種。快刺為用力輕,一觸即去,慢刺為停留時間稍長,用力稍重;中刺則介於快、慢刺手法之間。3、壯數計算。點刺一下為1壯,二下為2壯,以此類推。配穴各穴壯數如下:大椎5壯,陰交4壯,上、中、下脘均為5壯,百會5壯,內關、復溜、陽陵泉3壯。巨闕、至陽則採用燻灸之法。另外,如區域性有紅腫青紫、硬皮腫痛,亦可以火針代灸。
燻灸與火針代灸可同用亦可交替使用,燻灸每次以一穴為準,火針則不超過5壯一穴。每日灸治1~2次,不計療程,以愈為度,療效不佳者可配合針刺及三稜針刺血。
(三)療效評價
共治79例,痊癒56例,顯效21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7.5%[4]。另透過對106例流行性出血熱患者的灸治觀察也證實,灸法對退熱、抗休克和防治腎功能損害的療效,均優於西醫常規療法[5]。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