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護理診斷與術後

  食管癌是我國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食管癌的發病率男性多於女性,一般為2~4:1。
  [病因病機]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及有關的實驗研究,認為亞硝胺類化合物和食物黴變有致癌作用。此外,食物灼熱或粗硬、飲酒、吸菸等刺激,以及食管慢性炎症、免疫、遺傳等因素,也與食管癌發生相關。
  [病理分析]
  食管分為頸、胸、腹三部。胸部食管又分為上、中、下三段。上段自胸廓上口至主動脈弓平面;中段自主動脈弓至肺下靜脈平面;下段是肺下靜脈平面以下,通常將腹段包括在下段內。
  中段食管癌較為多見,下段次之,上段較少。多系鱗癌。賁門部腺癌也可向上延伸累及食管下段。按病理形態,臨床上食管癌分為髓質型、縮窄型、蕈傘型、潰湯型四種型別,其中髓質型最常見,惡性程度高。癌在粘膜下可向食管全周及上、下擴散,同時也向肌層浸潤,並侵入鄰近組織。癌轉移主要經淋巴途徑,晚期可經血行轉移至肝、肺、骨骼等。
  [臨床表現]
  一、早期
  早期病例無吞嚥困難,可有嚥下食物梗噎感,胸骨後針刺樣疼痛或燒灼感和食管內異物感。
  二、進展期
  臨床上食管癌的典型症狀為進行性吞嚥困難。先是難嚥乾的食物,繼則半流質,最後水和唾液也不能嚥下,病人逐漸消瘦及脫水。
  三、晚期
  病人出現明顯消瘦、乏力、貧血及低蛋白血癥等。如侵犯喉返神經,可發生聲音嘶啞;侵犯肋間神經,引起持續性胸背部痛;如侵入氣管則形成食管氣管瘻,發生嗆咳和肺部感染;癌腫侵犯主動脈,可引起大出血。此外,還可出現鎖骨上淋巴結腫大,肝臟腫大,有胸、腹水等。
  [治療原則]
  一、手術治療
  常用手術有3種:
  1.根治性切除手術適於早期病例,可徹底切除腫瘤,以胃、結腸或空腸作食管重建術。
  2.姑息性切除手術多為中晚期病例,雖可切除腫瘤,但不易徹底切淨。
  3.姑息性手術晚期腫瘤不能切除的病例,為減輕病人的吞嚥困難,可採用食管腔內建管術、胃造口術、食管胃轉流或食管結腸轉流吻合術。
  二、放射治療和化學藥物治療
  是綜合治療措施之一,常用於術前或術後輔助治療。
  三、中藥治療河北傅山中醫腫瘤醫院研治的"傅山神"系列抑癌中藥口服液有明顯克癌效果,即使已失去手術、放化療機會的晚期患者,也可控制轉移、減除癌痛、改善症候、提高生存質量、延長帶癌生存期。
  [護理估計]
  一、主觀資料
  包括:①早期:吞嚥食物有梗噎感、針刺感或燒灼感和食管內異物感;②中期:進行性吞嚥困難;③晚期:主要為消瘦、貧血、低蛋白血癥等。
  二、客觀資料
  1.體檢消瘦、惡病質,晚期還有鎖骨上淋巴結腫大,肝臟腫大,胸水、腹水等。
  2.其他檢查
   (1)鋇餐x線檢查:早期:①侷限性粘膜皺壁增粗和斷裂;②侷限性管壁僵硬;③侷限、小的充盈缺損;④小龕影。晚期:一般表現為充盈缺損、管腔狹窄和梗阻。
   (2)食管脫落細胞學檢查:我國創用的帶網氣囊食管脫落細胞檢查(拉網),早期病例陽性率可達90%,是一種簡便易行的診斷方法。為了確定癌腫位置,可做分段拉網。
   (3)纖維食管鏡檢查:早期:區域性粘膜粗糙、增厚、糜爛或有淺在潰瘍。應做脫落細胞塗片或取組織作病理檢查。晚期:可見新生物、管腔狹窄等變化。
   (4)ct檢查:瞭解食管癌向腔外擴充套件情況和有無腹腔內器官或淋巴結轉移,對決定手術有參考價值。
  [護理診斷]
  一、焦慮、恐懼
  與瞭解已患癌症,並對手術恐懼有關。
  二、吞嚥困難
  食管腫瘤阻塞管腔所致,主要表現為進行性吞嚥困難。
  三、營養失調
  因長期進食困難,營養攝入不足所致。主要表現為消瘦、貧血、脫水、低蛋白血癥。
  四、術後併發症可能
  1.有吻合口瘻的可能 與區域性感染、血液迴圈障礙、縫合張力過大及縫合技術欠佳有關。吻合口瘻為術後嚴重併發症,常造成病人死亡。
  2.有電解質紊亂的可能 術前因禁食、嘔吐等原因致電解質失衡,術後與手術損傷胸導管、淋巴管引起乳糜胸有關。
  [護理目標]
  1.減輕焦慮;2.加強營養;3.減少或不發生術後併發症;4.學會有效的進食方法。
  [護理措施]
  一、術前護理
  1.心理護理 病人有進行性吞嚥困難,日益消瘦,對手術的耐受能力差,對治療缺乏信心,同時對手術存在著一定程度的恐懼心理。因此,應針對病人的心理狀態進行解釋、安慰和鼓勵,建立充分信賴的護患關係,使病人認識到手術是徹底的治療方法,使其樂於接受手術。
  2.加強營養 尚能進食者,應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不能進食者,應靜脈補充水分、電解質及熱量。低蛋白血癥的病人,應輸血或血漿蛋白給予糾正。
  3.胃腸道準備 ①注意口腔衛生;②術前安置胃管和十二指腸滴液管;③術前禁食,有食物瀦留者,術前晚用等滲鹽水沖洗食管,有利於減輕組織水腫,降低術後感染和吻合口瘻的發生率;④擬行結腸代食管者,術前須按結腸手術準備護理,見大腸癌術前準備。
  4.術前練習 教會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床上排便等活動。
  二、術後護理
  除觀察生命體徵等常規護理外,還應:
  1.保持胃腸減壓管通暢 術後24~48h引流出少量血液,應視為正常,如引出大量血液應立即報告醫生處理。胃腸減壓管應保留3~5天,以減少吻合口張力,以利癒合。注意胃管連線準確,固定牢靠,防止脫出,引流通暢。
  2.密切觀察胸腔引流量及性質 胸腔引流液如發現有異常出血、混濁液、食物殘渣或乳糜液排出,則提示胸腔內有活動性出血、食管吻合口瘻或乳糜胸,應採取相應措施,明確診斷,予以處理。如無異常,術後1~3天撥除引流管。
  3.嚴格控制飲食 食管缺乏漿膜層,故吻合口癒合較慢,術後應嚴格禁食和禁水。禁食期間,每日由靜脈補液。安放十二指腸滴液管者,可於手術後第2日腸蠕動恢復後,經導管滴入營養液,減少輸液量。手術後第5日,如病情無特殊變化,可經口進食牛奶,每次60ml,每2hl次,間隔期間可給等量開水,如無不良反應,可逐日增量。術後第10~12日改無渣半流質飲食,但應注意防止進食過快及過量。
  4.觀察吻合口瘻的症狀 食管吻合口瘻的臨床表現為高熱、脈快、呼吸困難、胸部劇痛、不能忍受;患側呼吸音低,叩診濁音,白細胞升高甚至發生休克。處理原則:①胸膜腔引流,促使肺膨脹;②選擇有效的抗生素抗感染;③補充足夠的營養和熱量。目前多選用完全胃腸內營養(ten)經胃造口灌食治療,效果確切、滿意。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