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常見的發病因素
脂肪肝疾病的傳播的途徑,生活中人們需要了解一些事項,如果脂肪肝任其發展下去將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的危害,患上脂肪肝後應該重視其中的治療事項,也要注意生活中的預防。脂肪肝的有關發病機制?
發病機制
1.發病機制 食物中脂肪經酶水解並與膽鹽結合,由腸黏膜吸收,再與蛋白質、膽固醇和磷脂形成乳糜微粒,乳糜微粒進入肝臟後在肝竇庫普弗細胞分解成甘油和脂酸,脂酸進入肝細胞後線上粒體內氧化、分解而釋出能量;或酯化合成三醯甘油;或在內質網轉化為磷脂及形成膽固醇酯。肝細胞內大部分的三醯甘油與載脂蛋白等形成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並以此形式進入血液迴圈。VLDL在血中去脂成為脂酸提供給各種組織能量。脂類代謝障礙是產生脂肪肝的原因:
(1)食物中脂肪過量、高脂血症及脂肪組織動員增加(飢餓、創傷及糖尿病),遊離脂肪酸(FFA)輸送入肝增多,為肝內三醯甘油合成提供大量前體。
(2)食物中缺乏必需脂肪酸,急性酒精中毒、急性蘇氨酸缺乏、攝入大劑量巴比妥鹽等使肝細胞內三醯甘油及遊離脂酸合成增加。
(3)熱量攝入過高,從糖類轉化為三醯甘油增多。
(4)肝細胞內遊離脂酸清除減少,過量飲酒、膽鹼缺乏、四氯化碳和乙硫氨酸中毒等均可抑制肝內遊離脂酸的氧化。乙硫氨酸中毒及膽鹼缺乏可阻斷磷脂合成。
(5)VLDL合成或分泌障礙等一個或多個環節,破壞脂肪組織細胞、血液及肝細胞之間脂肪代謝的動態平衡,引起肝細胞三醯甘油的合成與分泌之間失去平衡,最終導致中性脂肪為主的脂質在肝細胞內過度沉積形成脂肪腫。
2.病理 脂肪肝肉眼觀肝臟瀰漫性腫大,但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肝臟重量增加,可達3~6kg,大體形態和大小正常或縮小,重症者則明顯縮小,可小至800g左右;脂肪肝邊緣鈍而厚質如麵糰,壓迫時可出現凹陷,表面色澤較蒼白或帶灰黃色,切面呈黃紅或淡黃色有油膩感。光鏡下肝細胞腫大,胞質內充滿大小不等的脂肪空泡或脂滴,大部分病例脂滴瀰漫分佈於肝小葉中央區(肝腺泡Ⅲ區),嚴重者可累及肝腺泡Ⅰ區,即整個小葉的大多數肝細胞均有脂滴沉積,但有時脂肪浸潤呈灶狀或不規則分佈。
各種病因所致的大泡性脂肪肝如任其發展則可相繼發生以下4種改變或這些改變合併存在。
(1)單純性脂肪肝:僅見肝細胞脂肪變性。
(2)脂肪性肝炎:在脂肪變性的基礎上伴肝細胞變性壞死和炎症細胞浸潤,可伴有Mallory小體和纖維化。
(3)脂肪性肝纖維化:在脂肪肝特別是脂肪性肝炎的基礎上出現中央靜脈周圍和肝細胞周圍纖維化,甚至匯管區纖維化和中央匯管區纖維分隔連線。
(4)脂肪性肝硬化。為繼發於脂肪肝的肝小葉結構改建,假小葉及再生結節形成。
以上就是對脂肪肝的有關發病機制的介紹,不知道大家對此學會到了多少的內容。我們應該儘量的熟知這些內容,這樣,我們就可以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可以伸出有力的援助之手。感激各位閱覽小編的文章,不詳之處,敬請涵諒。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