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流行性出血熱

   流行性出血熱是一種急性傳染病。在世界範圍內流行,死亡率較高。由於本病病原體侵入,可廣泛損害小血管和毛細血管,引起發熱和毒血癥,故其主要臨床表現為高熱、低血壓、出血現象、腎臟損害、電解質紊亂等。病程一般分為發熱期、低血壓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復期等五期。
針灸治療本病的報道,首見於1984年,採用耳針與體穴穴位注射之法,對少尿期患者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本病取得重要進展則是在1985年之後,安徽省的學者運用艾灸法及火針代灸等法,在西醫對症支援療法的配合下,獲得了較大的成功。該法可以有效地防止本病五期傳變,縮短療程,有效地提高本病的愈顯率。最近,有人還用體針。穴位注射、耳穴壓丸等法,治療出血熱恢復期的一些症狀或併發症,效果亦十分明顯。
關於針灸治療流行性出血熱的機理研究,如安徽中醫學院針灸經絡研究所透過艾灸感染流行性出血熱病毒大鼠,進行機理研究,認為艾灸對流行性出血熱具有促進增強紅細胞免疫活性和產生抗體,清除感染的作用;還證實艾灸可明顯降低其肺、腎組織中的5-ht及5-hiaa的含量,使之趨近於正常,說明艾灸能緩解流行性出血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病理反應,在一定程度上糾正了體液因素分泌和代射的紊亂,促進機體內環境的改善和穩定。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