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後血糖怎麼測

血糖受進餐的影響非常大,進餐後隨著對食物中葡萄糖的吸收,血糖會不斷升高,所以食物消化吸收的過程與血糖的變化密切相關,通常會經歷幾個階段:食物研磨期,食物吸收期,食物排空期。

食物研磨期,食物在口腔中咀嚼是消化的第一步,會有唾液等消化酶與食物混合,隨後經食道進入胃中;在胃中透過胃的蠕動將食物進一步磨碎,也把更多的消化液比如膽汁、澱粉酶、蛋白酶等與食物進行充分混合,形成糊狀的食糜。但胃沒有吸收其中營養素的功能,此時血糖不會有變化,也就是說從開始進食後的15-20分鐘內食物對血糖幾乎沒有影響。

食物吸收期,進餐15-20分鐘後,經胃充分研磨的食糜開始被排進小腸,小腸的主要作用是吸收食物中的各種營養素,此時血糖開始升高。隨著越來越多的食糜被排進小腸,血糖升高的幅度越來越大。由於每個人胃腸功能狀態不同,食糜排進小腸的速度和數量不同,因此每個人血糖升高的幅度不一樣,但總的來說在進餐後的30-60分鐘內被排進小腸的食糜最多,血糖升高的幅度也最大,但具體是哪一個時點,每個人都不一樣,所以沒有統一標準,但最高不會超過11.1mmol/L。

食物排空期,進餐1小時後,大量的食糜已經被排進小腸,只有少量的“掃尾食物”進入小腸,血糖從升高的最高峰開始下降,在進餐後2小時時胃中食糜被排空,小腸對營養素的吸收結束,此時血糖基本平穩而不再升高,最為關鍵的是絕大多數人都是如此,因此餐後血糖的檢測選在了餐後2小時,並制定了統一的標準,正常範圍是4.4-7.8mmol/L。

餐後的時間範圍主要是指進餐後2小時內,而要檢測餐後血糖要選擇絕大多數人有可比性的時間點,即檢測餐後2小時的血糖並按標準判斷是否升高,也可檢測餐後3-4小時的血糖參照空腹血糖的標準判斷是否正常。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