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飲食習慣是防治胃炎的關鍵

人們常說人食五穀雜糧,孰能無疾,而飲食入口,首先影響的就是胃。胃粘膜血管豐富,具有對食品的貯存、消化和運送功能。所以飲食不調是引起胃病的重要因素。慢性胃炎是一種十分常見的消化道疾病,以胃粘膜的非特異性炎症為主要病理變化,根據胃粘膜的組織學改變,可分淺表性、萎縮性、肥厚性。臨床上共有的症狀為:上腹部悶脹,疼痛、暖氣頻繁、泛酸、食慾減退、消瘦、腹瀉等症。

由於在慢性胃炎發病中飲食因素佔有重要地位,因此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是防治胃炎的關鍵,這也是與其它疾病不同的地方。總的來說進食時做到以下幾點,慢性胃炎要以說已治癒了一半。

一、宜嚼細嚼慢嚥可以減少粗糙食物對胃粘膜的刺激。

二、宜節飲食應有節律,切忌暴飲暴食及食無定時。

三、宜潔注意飲食衛生,杜絕外界微生物對胃粘膜的侵害。

四、宜細儘量做到進食較精細易消化、富有營養的食物。

五、宜清淡少食肥、甘、厚、膩、辛辣等食物,少飲酒及濃茶。

胃炎有哪些型別。

1、肝胃氣滯型,多見於慢性淺表性胃炎、糜爛性胃炎或萎縮性胃炎之初期,多因情志不暢而誘發。胃部飽脹以進食後為甚,或胃部脹痛連脅,噯氣頻作,得矢氣稍適,或噁心欲嘔,口苦泛酸,大便排出不暢等症,舌邊尖稍紅,苔薄白,脈弦。

2、脾虛胃熱型,多見於慢性淺表性胃炎、糜爛性胃炎反覆發作,或萎縮性胃炎活動期,表現為本虛挾有胃熱,呈虛實寒熱錯雜之象。證見胃部嘈雜,或胃部灼痛,痛無定時,飢時覺痛,飽時覺脹,口苦幹而不多飲,納食量減,大便時稀時秘等,舌質淡或淡紅,舌苔薄黃,脈細弦。

對於較嚴重的慢性胃炎,特別是萎縮性胃炎僅依靠注意飲食是不夠的,應配合適當的中藥治療。中國中醫研究院在臨床上運用中醫活血託瘡的治療原則,以活血化瘀來改善胃內血流迴圈,以消炎解毒來解決胃內炎症,配合正確飲食,對治癒慢性胃炎是有幫助的。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