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蟾 - 中藥材

干蟾,中药材名。本品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bufogargarizansCantor或黑眶蟾蜍B.melanostictusSchneider.除去内脏或不去内脏的干燥全体。具有消肿解毒,止痛,利尿的功效。主治慢性气管炎,痈疖疔疮,咽喉肿痛,水肿,小便不利。

功效作用

功能

消腫解毒,止痛,利尿。

主治

慢性氣管炎,癰癤疔瘡,咽喉腫痛,水腫,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內服:煎劑,6-9g;研粉用量0.9-3g。外用:研末適量。

注意事項

孕婦忌服。

化學成分

中華大蟾蜍皮含膽甾醇、蟾毒靈、日蟾毒它靈、β-谷甾醇、蟾毒它靈、華蟾毒精、脂蟾毒配基、遠華蟾毒精、棕櫚酸膽甾烯酯、N-苯基-乙-萘胺、去氫蟾蜍色胺氫溴酸鹽。中華大蟾蜍皮水溶性部分含一新蟾蜍毒素,為蟾毒它靈3-丁二醯精氨酸酯,另含螗毒靈3-丁二醯精氨酸酯、華蟾毒精3-丁二醯精氨酸酯、脂蟾毒配基3-丁二醯精氨酸酯。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慢性氣管炎:蟾蜍粉63g,豬膽汁膏、麵粉各14g。將活蟾蜍去頭、皮和內臟,焙乾研粉。豬膽汁膏與麵粉混合後,低溫炒松研粉。混勻後裝入膠囊即得。每天服3次,每次1.5g(四個膠囊),飯後溫開水送服。10天為一個療程,連服二個療程。

加工炮製

炮製方法

原藥材清水洗淨,撈出,曬乾,去頭足,切大方塊,再取淨河砂,置鍋內加熱至呈靈活狀態,加入淨幹蟾塊,武火炒至呈黃色,取出,篩淨砂,晾涼。

儲存方法

儲存方法

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生品為灰綠色或灰黃色,砂燙後呈棕褐色,外表微焦發泡,質酥脆。

植物學資訊

生長環境

1、中華大蟾蜍:生活在泥土中或棲居在石下或草間,夜出覓食。2、黑眶蟾蜍:棲息於潮溼草叢,夜間或雨後常見。捕食多種有害昆蟲和其他小動物。

動物學資訊

動物屬種

蟾蜍科蟾蜍屬中華大蟾蜍或黑眶蟾蜍。

形態特徵

1、中華大蟾蜍:體長一般在10cm以上,體粗壯,頭寬大於頭長,吻端圓,吻稜顯著;鼻孔近吻端;眼間距大於鼻間距;鼓膜明顯,無犁骨齒,上下頜亦無齒。前肢長而粗粗壯,指、趾略扁,指側微有緣膜而無蹼,指長順序3、1、4、2,指關節下瘤多成對,掌突2,外側者大。後肢粗壯而短,脛跗關節前達肩部,左右跟部不相遇,趾側有緣膜,蹼尚發達,內蹠變形長而大,外蹠突小而圓。面板極粗糙,頭頂部較平滑,兩側有大而長的耳後腺,其餘部分滿布大小不等的圓形瘰疣,排列較規則的為頭後之瘰疣,斜行排列幾與耳後腺平行。此外,沿體側之瘰疣排列亦較規則,脛部之瘰疣更大,個別標本有不明顯之跗褶,腹面面板不光滑,有小疣。顏色變異頗大,生殖季節雄性背面多為黑綠色,體側有淺色的斑紋;雌性背面色較淺,瘰疣乳黃色,有時自眼後沿體側有斜行之黑色縱斑,腹面乳黃色,有棕色或黑色細花紋。雄性個體較小,內側三指有黑色婚墊,無聲囊。 2、黑眶蟾蜍:體長7-10cm,雄性略小;頭高,頭寬大於頭長;吻端圓,吻稜明顯,鼻孔近吻端,眼間距大於鼻間距,鼓膜大,無犁骨齒,上下頜均無齒,舌後端無缺刻。頭部沿吻稜、眼眶上緣、鼓膜前緣及上下頜緣有十分明顯的黑色骨質稜或黑色線。頭頂部顯然下凹,面板與頭骨緊密相連。前肢細長;指、趾略扁,末端色黑;指長序為3、1、4、2;指關節下瘤多成對,外掌突大,內側者略小,均為棕色,後肢短,脛跗關節前達肩後方,左右跟部不相遇;足短於脛;趾側有緣膜,相連成半蹼,關節下瘤不明顯;內蹠突略大於外蹠突。面板極粗糙,除頭頂部無疣外,其餘佈滿大小不等之圓形疣粒,疣粒上有黑點或刺;頭兩側為長圓形之耳腺;近脊中線由頭後至臀部有2縱行排列較規則的大疣粒。體大的黑眶蟾蜍腹面滿布小棘。生活時體色變異較大,一般為黃棕色略具棕紅色斑紋。雄性第1、2指基部內側有黑色婚墊,有單嚥下內聲囊。

分佈區域

1、中華大蟾蜍:分佈於東北、華北、華東、華中及陝西、甘肅、青海、四川、貴州等地。2、黑眶蟾蜍:分佈於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