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治療新生兒淚囊炎

新法治療新生兒淚囊炎

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誌 2000年第1期第8卷 經驗介紹

作者:龐琳 肖水芳

單位:龐琳(北京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小兒眼科 100034);肖水芳(北京醫科大學第一醫院耳鼻喉科 100034)

  新生兒淚囊炎並不少見,傳統方法多采用區域性擠壓或淚道探通術,但仍有少數病人不能治癒。我院採用鼻內鏡經鼻道做鼻淚管開口破膜術取得成功,現介紹如下。

材料和方法

  1999年連續4例新生兒淚囊炎病例經長期擠壓淚囊區不能治癒,3例為單側,1例為雙側。其中1例已在外院按癤腫切開引流形成竇道;1例合併右側鼻道畸形,下鼻甲異常肥大扭轉阻塞鼻淚管開口;1例鼻淚管開口位置異常後移。

  術前:每日3~4次擠壓淚囊後用抗菌素滴眼液滴眼。

  術式:全麻狀態下用0.5%腎上腺素鼻內噴霧使鼻粘膜收縮,鼻甲體積變小,暴露下鼻道,在鼻內鏡引導下沿下鼻道向後上方尋找到鼻淚管開口處,用探針將覆蓋在該開口處的薄膜刺開並擴大破孔同骨孔大小,再用消毒生理鹽水或抗菌素滴眼液經淚小點沖洗淚道,此時可從鼻內鏡看到液體從鼻淚管流入鼻腔。1例合併鼻道畸形的病例同時留置矽膠管。

  術後:置換液或***滴鼻劑每日4~6次,每日用稀釋抗菌素沖洗淚道。

結 果

  除1例合併鼻道畸形的病例淚溢減輕外,其它全部停止淚溢,沖洗淚道通暢,合併竇道形成的病例於術後1天竇道閉合,1周區域性炎症消退。無任何併發症發生。

病例介紹

  患兒男性,1個月。自出生後3~4天發現內眥部面板紅腫,隨後出現區域性化膿,在當地外科誤診為癤腫並行區域性切開引流,術後切口不癒合形成竇道。半月後來我院,檢查見區域性面板紅腫,直徑約30mm,皮溫明顯增高,淚囊區偏下方竇道口直徑約2mm,患兒啼哭、輕壓淚囊區及沖洗淚道時均有大量膿液從竇道湧出。首先全身及區域性應用抗菌素1周,淚囊區紅腫消退,再進行上述手術。術中見鼻淚管開口處明顯有一薄膜覆蓋,薄膜可隨脈搏輕輕搏動,經刺破薄膜後有大量膿液流入鼻腔。術後第1天患兒即不再淚溢,竇道閉合,擠壓淚囊區無膿溢位,沖洗淚道通暢,無液體從竇道流出。1周後區域性炎症消退,患兒出院。

討 論

  新生兒淚囊炎大部分病例可經區域性擠壓或淚道探通而治癒,但有少數病人雖經多次探通術仍不能奏效,且多次探通容易造成淚小管損傷、瘢痕收縮而閉鎖或形成假道,而其他常規淚囊手術又不適合新生兒。用鼻內鏡經鼻道行鼻淚管開口破膜術安全、創傷小,並能直接觀察到手術效果,療效確定,並能同時觀察到鼻道畸形等異常情況,必要時可同時留置引流管,也可對一次手術失敗的病例再重複手術。適用於區域性擠壓無效的病例,特別是合併淚道畸形的病例。

  ■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