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香蟲 - 中藥材

九香虫,中药名。为蝽科九香虫属昆虫九香虫Aspongopus chinensis Dallas的干燥体。具有理气止痛,温中助阳的功效。主治胃寒胀痛,肝胃气痛,肾虚阳痿,腰膝酸痛。

功效作用

功能

理氣止痛,溫中助陽。

主治

主治胃寒脹痛,肝胃氣痛,腎虛陽痿,腰膝痠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服,3-10g。或入丸、散劑。

注意事項

凡陰虛陽亢者慎用。

化學成分

含九香蟲油,油中含硬脂酸、棕櫚酸、油酸,其臭味來源於醛或酮,還含蛋白質、甲殼質等。

藥理作用

九香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福氏痢疾桿菌有較強的抗抑作用。並有一定的抗癌、抗凝血、促進新陳代謝作用。

相關論述

1、《本草綱目》:“治膈脘滯氣,脾腎虧損,壯元陽。”

2、《本草新編》:“興陽益精。”

3、《現代實用中藥》:“適用於神經性胃痛,腰膝痠痛,胸脘鬱悶,因精神不快而發胸窩滯痛等症,配合其他強壯藥同服有效。”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攝生方》烏龍丸:九香蟲、車前子、橘皮、白朮、杜仲,治膈脘滯氣,脾腎虧損。

2、《吉林中草藥》治胸脘脅痛:九香蟲三兩,炙全蠍二兩。研末,蜜丸,每丸一錢重。每次半丸,日服二次。

相關配伍

九香蟲配甘松:九香蟲鹹溫,具有理氣止痛,溫腎助陽之功;甘松辛甘溫,行氣止痛,開鬱醒脾。九香蟲入脾肝,以疏肝理氣見長;甘松入脾胃,溫而不熱,甘而不滯,香而不燥,善開脾鬱。二藥配伍,增強行氣止痛之功。適用於寒鬱氣滯之胸悶、脘痛腹脹。

鑑別用藥

生九香蟲與炒九香蟲:生九香蟲作用猛烈,有良好的理氣止痛,溫腎助陽作用。主治胸脅脹痛、肝胃氣痛,腎陽不足之陽痿、腰膝冷痛等。炒九香蟲,酒炒後除去腥羶,增加其行散止痛之功。也有良好的理氣止痛,溫腎助陽作用。用治胸脅脹痛、肝胃氣痛,腎陽不足之陽痿、腰膝冷痛等。

相關藥品

小兒進食片、茸血補心丸、婦科萬應膏、消食健兒沖劑。

相關方劑

烏龍丸(《攝生眾妙方》)。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11月至次年3月前捕捉,置適宜容器內,用酒少許將其悶死,取出陰乾;或置沸水中燙死,取出,乾燥。

炮製方法

1、九香蟲:除去雜質。

2、炒九香蟲:取淨九香蟲,依清炒法(不加輔料的炒法稱為清炒法)炒至有香氣。

儲存方法

儲存方法

置木箱內襯以油紙,防潮、防蛀。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本品略呈六角狀扁橢圓形,長1.6-2cm,寬約1cm。表面棕褐色或棕黑色,略有光澤。頭部小,與胸部略呈三角形,複眼突出,卵圓狀,單眼1對,觸角1對各5節,多已脫落。背部有翅2對,外面的1對基部較硬,內部1對為膜質,透明。胸部有足3對,多已脫落。腹部棕紅色至棕黑色,每節近,邊緣處有突起的小點。質脆,折斷後腹內有淺棕色的內含物。氣特異,味微鹹。

飲片性狀

1、九香蟲:參見“藥材”項。

2、炒九香蟲:形如九香蟲,微顯光澤,微有腥氣而帶焦香氣。

常見偽品

偽品:

小皺蝽:為蝽科昆蟲小皺蝽CyeopeltaparvaDistant的乾燥蟲體。本品外形與九香蟲相似,其主要不同點:

1、短小,長1-1.3cm,寬5-8mm。

2、小盾片基部中央有一倒三角形黃棕色斑點。

3、頭與胸部略呈半圓形。

動物學資訊

動物屬種

蝽科九香蟲屬昆蟲九香蟲。

形態特徵

全蟲橢圓形,多為紫黑色,帶銅色光澤。頭部狹尖,略呈三角形;複眼突出,卵圓形;單眼1對。喙較短,觸角5節。前胸背板及小盾片均具不規則橫皺紋。翅2對,前翅為半鞘翅,棕紅色,翅末1/3為膜質。足3對,後足最長。腹面密佈細刻及皺紋,後胸腹板近前緣區有2個臭孔,由此放出臭氣。

分佈區域

除東北、西北外,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佈。

道地產區

主產於雲南、四川、貴州、廣西等地。

生長環境

常在土塊、石塊下及石縫中越冬,每年3月飛出。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