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泡通 - 中藥材

大泡通,中药名。为五加科植物穗序鹅掌柴Scheffleradelavayi(Franch.)Harms的根和根皮或枝条。具有祛风活络,强筋健骨,行气活血的功效。主治风湿痹痛,腰膝酸痛,跌打肿痛,胸胁脘腹胀痛。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活絡,強筋健骨,行氣活血。

主治

風溼痺痛,腰膝痠痛,跌打腫痛,胸脅脘腹脹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30g;或浸酒。外用:適量,煎湯洗;或搗敷。

藥理作用

抗炎作用:水煎液具抗炎、解熱、利尿作用,其中抗炎作用較強。

相關論述

1、《四川常用中草藥》:“降逆氣,消飽脹。治胸腹脹滿,腰脅疼痛,噎氣,風溼腰痛。”

2、《廣西本草選編》:“祛風活絡,壯筋骨。主治風溼關節痛,腰肌勞損,骨折,扭挫傷。”

3、《雲南中草藥》:“止血消炎。治流感發熱,咽喉腫痛,皮炎,溼疹。”

4、《全國中草藥彙編》:“補肝腎,強筋骨。治腎虛腰痛。”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關節痛:穗序鵝掌柴、勾兒茶根、楤木根各30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2、治風溼關節痛,腰肌勞損:絨毛鴨腳木根皮15-30g。水煎服。

3、治骨折,扭挫傷:鮮絨毛鴨腳木根皮搗爛外敷。(2-3方出自《廣西本草選編》)

4、治皮炎,溼疹:牛嗓管15-30g。水煎服。(《雲南中草藥》)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全年均可採,鮮用或曬乾。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1、枝條灰棕色或灰褐色,表面有縱皺紋,有棕色點狀皮孔及弧形葉柄痕;幼嫩枝密被灰棕色毛茸。折斷面可見大型白色薄片狀的髓。

2、皮多呈條片狀,外表麵灰褐色至暗褐色,有縱皺紋及灰白色栓皮和棕色點狀皮孔;內表面色淡,有細縱紋。質硬,折斷面纖維性。氣微,味苦、澀。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五加科植物穗序鵝掌柴。

形態特徵

喬木或灌木,高3-8m。莖粗大,外表暗褐色;小枝粗壯,幼時密生黃棕色星狀絨毛,後即脫落;具白色片狀髓心。掌狀複葉,有小葉4-7;葉柄長4-16cm,最長可至70cm,幼時密生星狀絨毛,成長後除基部外無毛;小葉片形狀變化很大,橢圓狀長圓形、卵狀長圓形、卵狀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6-20cm,最長可達35cm,寬2-8cm或稍寬;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鈍形至圓形;全緣具疏離不整齊粗齒或1-3淺裂至深裂,上面無毛,下面密生灰白色或黃棕色星狀絨毛,主脈粗而明顯;側脈8-12對,上面平坦或微隆起,下面稍隆起,網脈上面稍下陷,稀平坦,下面為絨毛掩蓋而不隆起。花無梗,穗狀花序聚生成大圓錐花序頂生,長12-60m,主軸和分枝幼時均密被星狀絨毛,後毛逐漸脫落,分枝長10-30cm;苞片卵形,長4-5mm,小苞片三角狀卵形,長1-2mm,均密被星狀線毛;萼長1.5-2mm,疏被星狀短柔毛,邊緣有4-5齒;花瓣4-5,三角狀卵形,長約2mm,無毛,花白色;雄蕊5,花絲長約3mm;子房下位,4-5室;花柱合生成柱狀,柱頭不明顯,花盤隆起。果實球形,直徑約4mm,紫黑色,幾無毛;宿存花柱長1.5-2mm。花期10-11月,果期翌年1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西南及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道地產區

產於貴州、四川、雲南、廣西等地。自產自銷。有的地區將樹皮混作厚朴使用。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600-3100m的溝旁、林緣、山坡疏林中。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