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擊綜合症形成原因

最近了解到撞擊綜合徵這個病症,想問一下撞擊綜合症形成原因?肩峰前外側端形態異常、骨贅形成,肱骨大結節的骨贅形成,肩鎖關節增生肥大,以及其他可能導致肩峰-肱骨頭間距減小的原因,均可造成肩峰下結構的擠壓與撞擊。這種撞擊大多發生在肩峰前1/3部位和肩鎖關節下面。反覆的撞擊促使滑囊、肌腱發生損傷、退變,乃至發生肌腱斷裂。撞擊徵的定義是:肩峰下關節由於解剖結構原因或動力學原因,在肩的上舉、外展運動中,因肩峰下組織發生撞擊而產生的臨床症狀。又稱水腫出血期,可發生於任何年齡。

從事手臂上舉過頭的勞作,以及從事體操、游泳、網球及棒球投擲等運動專案而造成肩關節過度使用和發生累積性損傷是常見原因之一。肩峰下注射利多卡因可使疼痛完全緩解。X線檢查一般無異常發現,關節造影也不能發現肩袖破裂存在。即慢性肌腱炎及滑囊纖維變性期,多見於中年患者。肩峰下反覆撞擊使滑囊纖維化,囊壁增厚,肌腱反覆損傷呈慢性肌腱炎,通常是纖維化與水腫並存。增厚的滑囊與肌腱佔據了肩峰下間隙,岡上肌出口相對狹窄,增加了撞擊發生的機會和頻率,疼痛症狀發作可持續數天之久。

在疼痛緩解期仍會感到肩部疲勞和不適,物理學檢查比較容易發現疼痛弧徵和陽性撞擊試驗。若有肱二頭肌長頭腱炎存在,Yergason徵呈現陽性,肱二頭肌長頭腱後伸牽拉試驗也可出現疼痛。肩峰下利多卡因注射試驗可使疼痛得到暫時緩解。肌腱斷裂期,主要病理變化是岡上肌腱、肱二頭肌長頭腱在反覆損傷、退變的基礎上發生肌腱的部分性或完全性斷裂。肩袖出口部撞擊徵併發肩袖斷裂的好發年齡在50歲以後,NeerⅡ報道的合併部分性肌腱斷裂者的平均年齡為52歲,合併完全性斷裂者的平均年齡為59歲。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