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後交叉韌帶重建術後康復計劃

注意事項:

功能練習中存在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如疼痛在練習停止半小時內可消退至原水平,則不會對組織造成損傷,應予以耐受。

除手術肢體制動保護外,其餘身體部位如上肢、腰腹、健側腿等)應儘可能多地練習,以確保身體素質,提高整體迴圈代謝水平,促進手術區域性的恢復。

早期關節活動度屈、伸)練習,每日只進行一次,力求角度有所改善即可,避免反覆屈伸,多次練習。如屈曲角度長時間>2周)無進展,則有關節粘連可能,故應高度重視,堅持完成練習。所有涉及關節屈伸運動的練習後均即刻給予冰敷15D20分鐘。如平時感到關節腫、痛、發熱明顯,可再冰敷,每日2-3次。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關節組張克

關節的腫脹會伴隨整個練習過程,腫脹不隨角度練習及活動量增加而增加即屬正常現象,直至角度及肌力基本恢復正常腫脹才會逐漸消退。腫脹的突然增加應調整練習,減少活動量,嚴重時應及時複診。

正文

住院期間:

踝泵DD全範圍,緩慢,儘可能用力的踝關節反覆屈伸運動,為促進迴圈、防止靜脈血栓形成的重要練習方法!每小時至少練習5分鐘,麻醉消退後即刻開始。

股四頭肌等長收縮大腿繃勁)DD反覆收縮股四頭肌大腿前群肌肉),次數儘量多,麻醉消退後即刻開始。

直抬腿DD膝關節完全伸直,抬至足跟距離床面20釐米處,堅持至力竭後休息,間隔5秒,10次/組,3-4組/天,引流管拔除後開始。

伸直練習DD將枕頭墊在足跟,膝關節懸空,充分放鬆,在不影響休息的前提下應儘量長時間保持該姿勢,堅持不住可適當放鬆休息。

出院指導:

屈曲:

術後二週後達到100°。方法:坐位頂牆。

術後三至八週逐漸到達正常角度以健側肢體活動角度為正常水平),方法:雙手抱膝。

伸直:

將枕頭墊在足跟,膝關節懸空,充分放鬆,30分鐘/次,1次/天至少)。

負重:

可完全負重,出院時嘗試單拐行走,三週後嘗試脫拐行走。

力量:

術後四周內:以直抬腿為主要練習方法,方法次數同住院期間

術後五週開始:以靜蹲為主要練習方法:2-3分鐘/次,間隔5秒,10次/組,3-4組每天。

術後八週:可開始抗阻伸膝等各種等張收縮力量練習。

夾板使用:

術後一週。開始調整為0-30°活動夾板,之後每5-6天調整增加20°1格),至術後4周達到0-110°範圍。

術後一個月內,晝夜佩戴,一月後夜間可脫夾板睡覺。

術後九周開始可嘗試脫夾板行走。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