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斯伯格兒子

  阿思伯格綜合症(asperger syndromeas)是一種主要以社會交往困難,侷限而異常的興趣行為模式為特徵的神經系統發育障礙性疾病,在分類上與孤獨症同屬於廣泛性發育障礙該病系由奧地利精神病學家asperger1944年首先提出,僅比kanner發現孤獨症晚一年。該病病因不明發病率可能遠高於兒童孤獨症,對兒童精神健康危害甚大。

  再過幾天就是丁當八週歲的生日了。他的個頭已經到我胸口,細胳膊細腿兒,只一張圓圓的小臉胖嘟嘟的,還滿是天真稚氣。

  他是一個患有阿斯伯格症的兒童,酷愛昆蟲和畫畫。為他做繪畫治療的孫老師告訴我,他的心理年齡是六週歲。所以,這個外表看上去明顯已經是小學生的小男孩經常會有些別人不能理解的行為,譬如動輒趴在地上,譬如在飯店裡吃酒席的時候常常鑽到桌肚裡,直到現在,他也不能完整地上好一堂語文課或數學課,沒人督促他無法做完小半張試卷等等。

  他的智力正常,卻全然不明瞭為什麼一定要學習,一定要做作業,一定要考試。

  其實我們也不很明白為什麼,只知道別的孩子都在這麼做。

  確診的時候我流淚了。那位年輕的醫學博士安慰我,包括愛因斯坦在內的一些了不起的人物其實都是阿斯伯格。他們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特別敏感、特別專注,卻完全不在意集體的規則和其他人的想法。可是作為一個社會性動物,我始終無法坦然接納獨生子的特立獨行。好在,在很多好心人的幫助下,我慢慢能夠正視現實、接受現實,努力地為兒子的社會化和才能培養創造條件。

  但有時候輔導兒子學習,我仍然難免急功近利。看他像個超級蝸牛一樣緩慢或動不動沒有緣故地走神,常常忍不住出口傷人甚至動手打他幾下。這是我們母子惟一的衝突,卻在他心裡糾結下難解的疙瘩。直到最近兩個月,在孫老師的暗示下,我才知道自己不經意的行為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所幸,經過一年的繪畫治療,他開啟了心扉,學會了說出自己的感受和對我的期望。

  有一天晚上,我和他一起看電視劇。他對我說:“那個小女孩有三個哥哥啊。”

  我說:“是啊。你也是小哥哥啊。圓圓(我妹妹的孩子,剛出生不久)有兩個哥哥,你是小哥哥。”

  過了一會兒,我逗他:“你以後會不會欺侮圓圓妹妹?”

  他說:“我不會。”

  我看著電視,漫不經心地說:“對。你是哥哥嘛。”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