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如何治療才科學

近年來,糖尿病足呈加速發展的趨勢,龐大的患者人群需要有更多更專業的臨床醫生為其服務,而血管外科對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變有著得天獨厚的學科優勢。專家如是強調。

糖尿病足從形成機制上講,主要是由於血液持續的高糖狀態導致血管管壁功能和結構發生異常改變,造成其供血區,包括周圍肌肉、骨骼及神經等組織發生缺血性損傷。郭偉說,糖尿病本身並不可怕,而由糖尿病引起的下肢血管和神經病變才是真正需要引起人們重視和關注的問題——它們是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直接元兇。

無論糖尿病足處於哪個時期,有效控制血糖都是所有治療方案的基礎。由於糖尿病足是一種跨學科疾病,對糖尿病足的管理也需要多學科協作,包括內分泌科、面板或整形科、矯形外科或骨科、血管外科等等,綜合治療。然而,由於普及力度不夠,糖尿病足患者目前主要集中在內分泌科進行保守治療。專家指出:糖尿病足,包括神經病變在內,主要是由於血管狹窄或閉塞引起組織缺血所致,解決下肢缺血問題應是臨床治療的重心和突破點,血管外科對此更為專業,擁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臨床中藥物治療除了降糖、抗感染、營養神經等對症治療外,擴血管、改善微迴圈以及祛聚、抗凝藥物已成為糖尿病足患者的主要常規用藥。專家說,對於糖尿病足早期患者,長期服用祛聚抗凝類藥物可明顯延緩病情進展。而且藥物治療對手術或腔內治療的預後也起到良好的輔助效果。

單純藥物治療無法從根本上改變血管的狹窄或閉塞狀態,這就需要藉助手術或腔內治療途徑。郭偉介紹,傳統的手術方法有血管旁路術、內膜剝脫補片成形術等。對於膝上血管嚴重狹窄或閉塞性病變,傳統手術仍不失其經典特色,儘管創傷大,但遠期通暢性要優於腔內操作。然而,糖尿病足常表現為雙下肢多支血管病變,以脛腓動脈最為多見。腔內治療此時即顯示出明顯的技術優勢。針對脛腓動脈設計的小球囊可順行到達足背動脈,完成對狹窄段動脈的擴張成型。其治療效果立竿見影,許多患者術後即刻就能感到皮溫回升,疼痛改善。而且該方法無需開刀,通常局麻下即可操作,安全性高,併發症少。因此,對於血管尚未完全閉塞,解剖路徑允許的情況下,腔內球囊技術無疑是一種很好的選擇。專家表示,未來的血管治療技術將朝著微創、無痛、安全、高效的方向發展,腔內操作無疑將成為主流技術。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