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馬草用於治療神經衰弱

  【中文名稱】醉馬草

  【別名】馬絆腸、斷腸草、醉馬豆、勺草。

  【來自何書】《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出處】為豆科植物小花棘豆的全草。

  【植物形態】小花棘豆,多年生草本,高20~30餘釐米,多分枝直立或平鋪,被硬毛,托葉矩圓狀卵形,基部連合,與葉柄分離,被稀毛;單數羽狀複葉,小葉9~13,矩圓形,長7~18毫米,寬2~6毫米,先端漸尖,有突尖,基部圓,上面無毛,下面有疏柔毛。總狀花序腋生,花稀疏;總花梗長5~9釐米,通常較葉長;花萼筒狀,長約5毫米,寬約2毫米,疏生長柔毛,萼齒條形;花冠紫色,長約7毫米,旗瓣倒卵形,頂端近截形,淺凹或有細尖,龍骨瓣長約5毫米,先端有喙;子房、花柱都無毛。莢果下垂,長橢圓形,膨脹,頂端有一彎喙,長1~1.7釐米,寬約4~7毫米,密生長柔毛,花期6~7月,果期8~9月。生於沙漠地區的河流、灘地、湖盆、草灘及鹽演化土壤上,分佈內蒙古、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山西等地。

  【功用主治】麻醉、鎮靜、止痛。治療關節痛、牙痛、神經衰弱、面板瘙癢。

  【採集】春季開花前採收。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錢(鮮品1~2錢);外用:揉爛塞患牙或煎水含漱。

  【宜忌】本品有毒,服用宜慎。

  【選方】①治關節痛:醉馬草一錢五分,北五加皮二錢,地枸葉三錢,水煎服。

  ②治牙痛:醉馬草一錢五分,水煎含漱,漱後吐出;或取根少許揉爛咬在患牙處勿嚥下。

  ③治神經衰弱:鮮醉馬草二錢水煎服。

  ④治面板瘙癢:醉馬草適量水煎外洗。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