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腸胃炎如何調理

胃腸炎可因感染病毒、細菌、寄生蟲引起。毒物及藥物可引起化學性胃腸炎。病毒感染是胃腸炎最常見的病因,有多種病毒可引起胃腸炎,最常見的是輪狀病毒,其次是諾沃克病毒、星狀病毒和腸腺病毒。常見感染途徑有:食物(尤其是海鮮),汙染的水源,接觸被感染者,餐具不潔,進食前未洗手等。

胃腸炎症狀的型別和嚴重程度取決於微生物或毒物的型別和量的大小。最常見的症狀是腹瀉,其他症狀包括:腹痛、噁心、嘔吐、發熱、食慾減退、體重減輕可能是脫水的徵象、大量出汗、面板溼冷、肌肉痛或關節僵硬、大便失禁等。劇烈的嘔吐和腹瀉可以很快導致脫水,其表現有虛弱、極度口渴、少尿或尿色加深、面板乾燥、口乾、眼球下陷,嬰兒還可表現為啼哭時少淚。嚴重的嘔吐或腹瀉可以引起低鈉血癥、低鉀血癥、低血壓等。飲用大量含鹽少或不含鹽的水分來補充液體的病人尤易出現低鈉血癥。水和電解質紊亂有潛在的風險,特別是對於病重、虛弱、年幼或年老的患者,嚴重的病例可以出現休克和腎衰竭。

慢性腸炎泛指腸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臨床表現為長期慢性反覆發作的腹痛、腹瀉、四肢乏力及消化不良等症。中醫學認為,其發病原因可見脾胃虛弱、腎陽虛衰、肝氣乘脾和瘀阻腸絡等。因此,治宜以健脾化溼為主,併兼顧疏肝、補腎、固澀、化瘀通絡。生活中要放鬆精神,消除顧慮,注意生活規律、保證睡眠。適當增加運動、增強體質,可調節與加速胃腸神經功能的恢復。飲食要低脂、少纖維。多油及含脂肪太多的食物,除不易消化外,其滑腸作用又會使腹瀉症狀加重。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