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布替尼膠囊 - 西藥

伊布替尼胶囊,西药名。为治疗肿瘤的药物 。本品单药适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疗;用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疗。

成分

本品主要成分為伊布替尼。

性狀

本品為用黑色油墨印有“ibr140mg”字樣的0號白色不透明硬明膠膠囊,內容物為白色或類白色粉末。

適應症

本品單藥用於既往至少接受過一種治療的套細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療,還用於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小淋巴細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療。

規格

140mg。

用法用量

1、用法:本品應口服給藥,每日一次,每天的用藥時間大致固定。應用水送服整粒膠囊。請勿開啟、弄破或咀嚼膠囊。2、推薦用量:套細胞淋巴瘤(MCL)本品治療MCL的推薦劑量為560mg(4粒140mg的膠囊),每日一次直至疾病進展或出現不可接受的毒性。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細胞淋巴瘤(SLL)本品治療CLL/SLL的推薦劑量為420mg(3粒140mg的膠囊),每日一次直至疾病進展或出現不可接受的毒性。出現不良反應時的劑量調整出現任何≥3級非血液學毒性、≥3級伴感染或發熱的中性粒細胞減少症或者4級血液學毒性時,應中斷本品治療。待毒性症狀消退至1級或基線水平(恢復)時,可以起始劑量重新開始本品治療。如果該毒性再次發生,應將劑量減少一粒膠囊(每日140mg)。如有需要,可以考慮再減少140mg劑量。如果在兩次劑量降低後該毒性仍然存在或再次發生,應停用本品。3、肝損傷患者用藥時的劑量:調整輕度肝損傷患者(Child-PughA級)的推薦劑量是每天140mg(1粒膠囊)。中度或重度肝損傷患者(Child-PughB級和C級)應避免使用本品(參見【用法用量】中的特殊人群用藥和【藥代動力學】)。4、漏服劑量:如果未在計劃時間服用本品,可以在當天儘快服用,第二天繼續在正常計劃時間服藥。請勿額外服用本品以彌補漏服劑量。5、特殊人群用藥:(1)肝損傷:伊布替尼在肝臟中代謝。一項肝損傷研宄的資料顯示伊布替尼的暴露量增加。與肝功能正常的患者相比,輕度(Child-PughA級)、中度(Child-PughB級)和重度(Child-PughC級)肝損傷患者在伊布替尼單次給藥後的AUC分別增加2.7倍、8.2倍和9.8倍。尚未在Child-Pugh評分的輕至重度肝損傷的癌症患者中評估本品的安全性。監測患者是否出現本品毒性體徵,並且根據需要調整劑量。不建議中度或重度肝損傷患者(Child-PughB級和C級)服用本品(參見【藥代動力學】)。(2)育齡女性和男性:妊娠試驗有生育能力的女性開始本品治療前應確認其妊娠狀態。6、避孕:女性建議有生育能力的女性在服用本品期間以及終止本品治療後1個月內避免懷孕。有生育能力的女性使用本品期間必須採取高效的避孕措施。使用激素避孕方法的女性還必須額外使用一種屏障避孕法。如果在懷孕期間服用本品或服用本品期間懷孕,應明確告知患者本品可能對胎兒造成危害。接受本品治療後安全懷孕的時間尚不清楚。男性建議男性在服用本品期間以及結束治療後3個月內避免生育。

不良反應

1、套細胞淋巴瘤:下面描述的資料反映了在MCL患者中的2期臨床試驗(PCYC-1104-CA)和3期臨床試驗(MCL-3001)中本品的暴露情況。MCL患者最常發生的不良反應(≥20%)是腹瀉、出血(如青腫)、疲乏、骨骼肌肉疼痛、噁心、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和皮疹。最常見的3級或4級不良反應(≥5%)是中性粒細胞減少症、血小板減少症、感染性肺炎和貧血。不良反應導致的停藥和減量。2、試驗PCYC-1104-CA:以下資料反映了在臨床試驗PCYC-1104-CA中本品的暴露情況,該試驗納入111例既往至少接受過一種治療的MCL患者,每日接受本品560mg治療,中位治療持續時間為8.3個月。最常發生的不良反應(≥20%)是血小板減少症、腹瀉、中性粒細胞減少症、貧血、疲乏、骨骼肌肉疼痛、外周水腫、上呼吸道感染、噁心、青腫、呼吸困難、便秘、皮疹、腹痛、嘔吐和食慾下降(參見表1和2)。最常見的3級或4級非血液學不良反應(≥5%)是感染性肺炎、腹痛、房顫、腹瀉、疲乏和面板感染。使用本品治療曾發生致死性和嚴重腎衰竭事件。9%的患者肌酐水平升高至正常上限值的1.5-3倍。3、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細胞淋巴瘤(SLL):下文所述資料反映了CLL或SLL患者的一項單組、開放臨床試驗(PCYC-1102-CA)和三項隨機、對照臨床試驗(PCYC-1112-CA、PCYC-1115-CA和CLL-3001)中本品的暴露情況(總病例數=1278,其中668例患者接受了本品治療)。PCYC-1102-CA包含51例既往經治CLL/SLL患者,PCYC-1112-CA包含391例隨機接受伊布替尼或奧法木單抗單藥治療的既往經治CLL或SLL患者,PCYC-1115-CA包含269例隨機接受伊布替尼或苯丁酸氮芥單藥治療的65歲或以上的CLL或SLL初治患者,CLL-3001包括578例隨機接受伊布替尼聯合苯達莫司汀和利妥昔單抗或安慰劑聯合苯達莫司汀和利妥昔單抗的既往接受過治療的CLL或SLL患者。試驗PCYC-1102-CA、PCYC-1112-CA、PCYC-1115-CA和CLL-3001中接受本品治療的CLL或SLL患者最常發生的不良反應(≥20%)是中性粒細胞減少症、血小板減少症、貧血、腹瀉、骨骼肌肉疼痛、噁心、皮疹、青腫、疲乏、發熱和出血。PCYC-1102-CA、PCYC-1112-CA、PCYC-1115-CA和CLL-3001中有4-10%的本品治療患者由於不良反應而停藥,其中包括感染性肺炎、出血、房顫、皮疹和中性粒細胞減少症(各1%)。大約6%的患者因不良反應而降低劑量。4、其他重要不良反應:(1)心律失常類疾病:在隨機對照試驗(n=1227;接受本品治療患者的中位治療持續時間為13.1個月,對照組患者為9.0個月)中,本品和對照組患者中任何級別的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室性期外收縮,室性心律失常,室顫,室撲和室性心動過速)的發生率分別是1.0%vs.0.2%,發生3級或以上事件的受試者比例為0.2%vs.0%。此外,本品治療組和對照組患者任何級別房顫和房撲的發生率為7%vs.1.5%,3級或以上事件的發生率為2.8%vs.0.3%。(2)腹瀉:本品治療患者中腹瀉(任何級別)的發生率為43%(範圍:36-59%)。本品治療的患者中分別有9%(範圍:3-14%)和3%(範圍:0-5%)的患者發生2級和3級腹瀉。至首次發生腹瀉(任何級別)的中位時間為10天(範圍:0-627天),至首次發生2級和3級腹瀉的中位時間分別為39天(範圍:1-719天)和74天(範圍:3-627天)。截至分析時,在報告腹瀉的患者中,82%的患者痊癒,1%的患者部分改善,17%的患者尚未報告改善。腹瀉(任何級別)從發生到痊癒或改善的中位時間為5天(範圍:1-418天),2級和3級腹瀉也與之類似。因腹瀉而終止本品治療的患者不到1%。5、視覺障礙:本品治療患者中發生視物模糊和視覺靈敏度減退的約10%(任何級別;1級9%,2級2%)。至首次發生上述事件的中位時間為85天(範圍:1-414天)。截至分析時,在有視覺障礙的患者中,61%的患者痊癒,38%的患者尚未報告改善。從事件發生到痊癒或改善的中位時間為29天(範圍:1-335天)。6、上市後經驗:在本品獲批後用藥期間識別了下列不良反應。鑑於這不良反應來源於自發報告且報告人群大小未知,因此無法可靠估計其頻率或確定不良反應與藥物暴露的因果關係。肝膽系統疾病:肝衰竭(包括多個術語)呼吸系統疾病:間質性肺疾病(包括死亡結果的事件)(包括多個術語)代謝和營養類疾病:腫瘤溶解綜合徵(見【注意事項】)免疫系統疾病:速發過敏反應性休克、血管性水腫、蕁麻疹面板和皮下組織類疾病:Stevens-Johnson綜合症(SJS)、脆甲、脂膜炎(包括多個術語)感染:乙型肝炎再啟用

禁忌

本品禁用於已經對伊布替尼或輔料超敏(如速發過敏和類速發過敏反應)的患者。

注意事項

1、出血:使用本品治療的患者曾發生致死性出血事件。高達6%的患者發生過≥3級出血事件(顱內出血【包括硬膜下血腫】、胃腸出血、血尿和術後出血)。接受本品治療的患者中約有一半發生了不同級別的出血事件,包括青腫和淤點。尚未充分了解出血事件的機制。本品可能會增加接受抗血小板或抗凝血治療患者的出血風險,應監測患者的出血體徵。本品的2期和3期研究排除了需要接受華法林或其他維生素K拮抗劑治療的患者。華法林或其他維生素K拮抗劑不應與本品合併使用。儘量避免服用補充劑,如魚油和維生素E製劑。在一項體外血小板功能研究中,觀察到伊布替尼對膠原誘導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根據手術型別和出血風險,應在術前和術後暫停本品至少3-7天(參見【臨床試驗】)。2、感染:使用本品治療時曾發生致死性和非致死性感染。14-29%的患者發生≥3級感染(參見【不良反應】)。對於機會性感染風險增加的患者,應考慮根據標準治療進行預防。接受本品治療的患者曾發生進行性多灶性腦白質病(PML)和肺孢子菌肺炎(PJP)。評估患者的發熱和感染情況並予以適當的治療。3、血細胞減少:根據實驗室檢測,接受本品單藥治療的患者曾發生治療期間的3級或4級血細胞減少,包括中性粒細胞減少症(範圍:13-29%)、血小板減少症(範圍:5-17%)和貧血(範圍:0-13%)。每月監測一次全血細胞計數。4、間質性肺疾病:接受本品治療的患者曾報告了間質性肺疾病。監測患者是否有提示間質性肺疾病的肺部症狀。如果症狀發生,暫停本品治療進行適當的間質性肺疾病治療。如果症狀持續存在,考慮本品治療的獲益風險,進行適當的劑量調整。5、心律失常:在伊布替尼的臨床試驗和上市後觀察中曾報告房顫、房撲以及室性心動過速(0.7%),尤其在有心臟風險因素、高血壓、急性感染和既往房顫病史的患者中報告了房顫和房撲。出現室性心動過速不良事件的病例均具有可能導致事件發生混淆因素,如心臟疾病病史、合併用藥或其他風險因素。目前尚無肯定證據證明伊布替尼可能導致不明原因的猝死。臨床上應定期監測所有患者是否發生心律失常。出現心律不齊症狀或新發呼吸困難、頭暈或昏厥的患者應進行臨床評價,根據指徵進行心電圖(ECG)檢查。出現室性心動過速的體徵和/或症狀的患者應暫停本品並在可能重新開始治療前應進行全面的臨床獲益/風險評估。原有房顫且需抗凝治療的患者應考慮採用本品之外的其他CLL治療。應對本品治療期間出現房顫的患者充分評估其血栓栓塞疾病的風險。對於評估為高風險且不適合使用本品之外其他治療的患者,應考慮在嚴格監測下給予抗凝藥物治療。6、白細胞淤滯:本品治療的患者中報告了個別的白細胞淤滯病例。迴圈淋巴細胞計數過高(>400000/mcL)可能增加風險。考慮暫停使用本品。應密切監測患者。視臨床表現給予包括補水和/或白細胞去除術在內的支援治療。7、高血壓:接受本品治療的患者曾發生過高血壓(範圍:6-17%),中位至發病時間為4.6個月(範圍:0.03-22個月)。開始本品治療後,監測患者有無新發高血壓或不能充分控制的高血壓。適當調整現有的抗高血壓藥物和/或開始抗高血壓治療。8、繼發惡性腫瘤:接受本品治療的患者曾發生其他惡性腫瘤(範圍:3-16%),包括非面板癌(範圍:1-4%)。最常見的繼發惡性腫瘤是非黑色素瘤面板癌(範圍:2-13%)。根據隨機對照3期臨床試驗(PCYC-1112-CA、PCYC-1115-CA、CLL-3001和MCL-3001)的彙總分析,非黑色素瘤面板癌在本品治療組的發生率為6%,在對照組的發生率為3%。9、腫瘤溶解綜合徵:使用本品治療時己有少量腫瘤溶解綜合徵報告。應評估基線風險(如高腫瘤負荷)並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密切監測患者並予以適當的治療。10、乙肝病毒:再啟用在伊布替尼的臨床試驗和上市後觀察中報告了乙型肝炎復發的病例。在公司申辦的臨床試驗中,乙型肝炎病毒再啟用的發生偶見(0.2%)。在這些臨床試驗中,活動性乙型肝炎患者被排除在外。因此目前尚不確定伊布替尼對乙型肝炎病毒再啟用的作用。應在開始本品治療前確定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狀態。如果患者的HBV感染檢測結果呈陽性,則建議諮詢在乙型肝炎治療領域具有專業經驗的醫生。如果患者的乙型肝炎血清學檢測結果呈陽性,則應在治療開始前諮詢肝病專家,且應根據當地醫療標準監測並控制患者的病情,防止乙型肝炎復發。11、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1)妊娠和胚胎-胎兒毒性動物試驗的研究結果表明,本品作為一種激酶抑制劑,可對胎兒造成傷害。在動物生殖研究中,妊娠大鼠和家兔於器官形成期接受伊布替尼給藥,當暴露量達到臨床劑量(每日420-560mg)的2-20倍時,引起了包括畸形在內的胚胎-胎仔毒性。建議女性患者在服用本品期間以及終止治療後1個月內避免妊娠。如果在妊娠期間使用本品或者患者服用本品時妊娠,應告知患者本品對胎兒的潛在危害(參見【用法用量】中特殊人群用藥)。(2)哺乳目前尚無資訊涉及伊布替尼及其代謝物是否會經人乳分泌,是否會對母乳餵養的嬰兒或乳汁生成造成影響。因為很多藥物都可分泌到乳汁中,且本品在哺乳嬰兒中可能引發嚴重不良反應,所以本品治療期間應停止哺乳。12、兒童用藥:尚未確立本品在兒童患者中的安全性和療效。13、老年用藥:本品的臨床研究共納入905例患者,其中62%的患者≥65歲,21%的患者≥75歲。老年患者和較年輕患者的療效總體上未觀察到差異。接受本品治療的老年患者更常發生貧血(所有級別)和≥3級感染性肺炎。14、藥物過量:目前在伊布替尼用藥過量的處理方面尚無具體經驗。1例健康受試者使用1680mg本品後出現可逆性4級肝酶升高(AST和ALT)。對服用了超過推薦劑量的本品的患者進行密切監測,給予適當的支援性治療。

藥物相互作用

1、CYP3A抑制劑:伊布替尼主要透過細胞色素P4503A4(CYP3A4)酶代謝。本品與強效或中效CYP3A抑制劑聯合給藥可能增加伊布替尼的血漿濃度(參見【藥代動力學】)。伊布替尼濃度升高可能增加藥物相關毒性的風險。與泊沙康唑、伏立康唑和中效CYP3A抑制劑合用時,建議調整本品劑量(參見【用法用量】)。避免合併使用其他強效CYP3A誘導劑。如果只是短期使用這些抑制劑(例如7天及以下抗感染治療),可以中斷本品治療(參見【用法用量】)。強效CYP3A抑制劑示例包括:波西普韋、克拉黴素、cobicistat、考尼伐坦、丹諾普韋和利托那韋、地爾硫卓、埃替格韋和利托那韋、idelalisib、苗地那韋和利托那韋、伊曲康唑、酮康唑、洛匹那韋和利托那韋、奈法唑酮、奈非那韋、帕利匹韋和利托那韋、(ombitasvir和/或dasabuvir)、利托那韋、沙奎那韋和利托那韋、替拉那韋和利托那韋,以及醋竹桃黴素。中效CYP3A抑制劑示例包括:阿瑞匹坦、西米替丁、環丙沙星、克黴唑、克唑替尼、環孢黴素、決奈達隆、紅黴素、氟康唑、氟伏沙明、伊馬替尼、託菲索帕和維拉帕米。本品治療期間應避免攝入葡萄柚或塞維利亞橙,因為這些食物含有中效至強效CYP3A抑制劑。CYP3A誘導劑本品與強效CYP3A誘導劑聯合給藥可能降低伊布替尼濃度。避免與強效CYP3A誘導劑合用(參見【藥代動力學】)。強效CYP3A誘導劑示例包括:卡馬西平、恩雜魯胺、米託坦、苯妥英、利福平和貫葉連翹b。a這些示例僅用作指導,不會將符合這個分類的所有藥物列在一張全面列表內。醫務人員應當查閱適當參考文獻獲得全面資訊。b貫葉連翹的誘導效力可能會因配製狀態不同而有較大的差別。2、可能因伊布替尼改變血漿濃度的藥物:為儘可能降低在胃腸道內發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本品給藥前後至少6小時內不應使用治療指數窄的P-gp或BCRP底物類藥物(如地高辛或甲氨蝶呤)。伊布替尼亦可全身性抑制BCRP,增加經BCRP介導的肝臟外排代謝藥物的暴露量,如瑞舒伐他汀。

藥理作用

伊布替尼為小分子BTK(Bruton酪氨酸激酶)抑制劑。伊布替尼與BTK活性位點的半胱氨酸殘基形成共價鍵,從而抑制BTK的酶活性。BTK是B細胞抗原受體(BCR)和細胞因子受體通路的訊號分子。BTK透過B細胞表面受體活化的訊號通路為B細胞遷徙、趨化和黏附的必需途徑。非臨床研究結果顯示,伊布替尼抑制了惡性B細胞的體內增殖和存活以及體外細胞遷徙和基底黏附。在複發性B細胞淋巴瘤患者中,伊布替尼2.5mg/k/天以上劑量(平均體重70kg以上時,≥175mg/天)給藥24小時內,外周血單核細胞BTK活性位點的結合率在90%以上。單次給予本品的3倍最大推薦劑量(1680mg)並沒有出現具有臨床意義的QT間期延長。體外血小板聚集伊布替尼可以抑制膠原誘發的血小板聚集,健康供者、使用華法林的供者和重度腎功能不全供者的血液樣本的IC50分別是4.6LM(2026ng/mL)、0.8uM(352ng/mL)和3uM(1321ng/mL)。伊布替尼不能有效抑制ADP、花生四烯酸、瑞斯西丁素和TRAP-6誘發的血小板聚集。

毒理作用

尚未進行伊布替尼的致癌性研究。1、遺傳毒性:伊布替尼Ames試驗、CHO細胞染色體畸變試驗和小鼠骨髓微核試驗(劑量達2,000mg/kg)結果均為陰性。2、生殖毒性:伊布替尼(100mg/kg/天)在雄性大鼠交配前和交配期經口連續給藥4周,在雌性大鼠交配前和交配期間經口連續給藥2周,雄性大鼠給藥至試驗結束,雌性大鼠給藥至受孕第7天(GD7),結果顯示給藥劑量達100mg/kg(相當於人體劑量16mg/kg)時,未見對雄性和雌性大鼠的生育力或生殖能力有影響。妊娠大鼠在胎仔器官形成期經口給予伊布替尼(10、40、80mg/kg/天),結果顯示,伊布替尼(80mg/kg/天)引起大鼠心臟和主要血管畸形,胚胎再吸收和著床後丟失率增加。伊布替尼(80mg/kg/天)在大鼠體內的暴露量大約相當於套細胞淋巴瘤(MCL)患者560mg天劑量下體內暴露量的14倍,相當於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細胞淋巴瘤(SLL)患者或華氏巨球蛋白血癥(WM)患者420mg/天劑量下體內暴露量的20倍。伊布替尼(40mg/kg/天及以上劑量)引起大鼠胎仔體重減輕。伊布替尼(40mg/kg/天)在大鼠體內的暴露量大約相當於套細胞淋巴瘤(MCL)患者560mg/天劑量下體內暴露量的6倍。妊娠免在胎仔器官形成期經口給予伊布替尼(5、15、45mg/kg/天)。伊布替尼(15mg/kg/天及以上劑量)引起免胎仔胸骨融合。伊布替尼(45mg/kg/天)引起兔胚胎再吸收和著床後丟失率增加、伊布替尼(15mg/kg/天)在兔體內的暴露量大約相當於套細胞淋巴瘤(MCL)患者560mg/天劑量下體內暴露量的2倍,相當於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細胞性淋巴瘤(SLL)患者或華氏巨球蛋白血癥(WM)患者420mg/天劑量下體內暴露量的2.8倍。

藥代動力學

藥代動力學:在B細胞惡性腫瘤患者中,伊布替尼在840mg(最高批准劑量的1.5倍)劑量範圍內,暴露量隨劑量增加而增加。接受560mg劑量的MCL患者實測的穩態AUC均值(變異係數%)為865(69%)ng;h/mL,接受420mg劑量的CLL/SLL患者為708(71%)ng;h/mL。不與CYP3A抑制劑合用時,伊布替尼420mg或560mg每日一次給藥在1周後達到穩態濃度,蓄積比為1-1.6。1、吸收:健康受試者空腹服用伊布替尼的絕對生物利用度為2.9%(90%CI:2.1,3.9)。伊布替尼口服給藥的吸收中位Tmax是1-2小時。 食物影響與整夜禁食後服用伊布替尼相比,與高脂高熱量膳食(800卡路里至1000卡路里,50%的膳食總熱量來自脂肪)同服後伊布替尼的Cmax增加2-4倍,AUC增加約2倍。 體外研究表明伊布替尼不是P糖蛋白(P-gp)或者乳腺癌耐藥蛋白(BCRP)的底物。2、分佈:伊布替尼在體外與人血漿蛋白的可逆結合率為97.3%,在50-1,000ng/mL範圍內沒有濃度依賴性。分佈容積(Vd)為683L,穩態表觀分佈容積(Vd,ss/F)約為10000L。3、消除:空腹狀態下靜脈清除率為62L/h,進食狀態下為76L/h。與高首過效應相一致,空腹狀態下和進食狀態下的表觀口服清除率分別是2000和1000L/h。伊布替尼的藥物半衰期為4-6小時。代謝代謝是伊布替尼消除的主要途徑。伊布替尼主要透過細胞色素P450(CYP)3A代謝成多種代謝產物,一小部分透過CYP2D6代謝。活性代謝產物PCI-45227是一種二氫二醇類化合物,對BTK的抑制活性約為伊布替尼的1/15。穩態時主要代謝產物PCI-45227與原型藥物的比值範圍是1-2.8。排洩伊布替尼(大多以代謝產物的形式)主要經糞便消除。健康受試者單次口服放射標記伊布替尼後,在168小時內排出90%的放射活性,其中80%經糞便排洩,不到10%經尿液清除。糞便中的原形伊布替尼約佔放射活性標記排洩劑量的1%,尿液中沒有原形伊布替尼,其餘的排洩劑量為代謝產物。4、特殊人群:年齡和性別年齡和性別對伊布替尼的藥代動力學效應沒有具有臨床意義的影響。種族對亞太研究PCI-32765CLL3002中20例復發或難治性CLL或SLL中國受試者的藥代動力學特性進行了評估。與其他人群相比,中國受試者中本品的暴露引數在其他人群的範圍之內。腎損害德者輕度和中度腎損害(根據Cockcroft-Gault公式估算肌酐清除率[CLcr]>23mL/min)對伊布替尼暴露量沒有影響。沒有關於重度腎臟損害(CLcr<25mL/min)患者或正進行透析患者的資料。肝損傷患者與肝功能正常受試者相比,輕度肝損傷受試者(Child-PughA級)的伊布替尼AUC升高2.7倍,中度肝損傷受試者(Child-PughB級)升高8.2倍,而重度肝損傷受試者(Child-PughC級)升高9.8倍。與肝功能正常受試者相比,輕度肝損傷受試者的伊布替尼Cmax增加5.2倍,中度肝損傷受試者增加8.8倍,而重度肝損傷受試者增加7倍(參見【用法用量】中特殊人群用藥)。5、藥物相互作用CYP3A抑制/對伊布替尼的影響:多次給予酮康唑(強效CYP3A抑制劑)合併給藥會使伊布替尼的Cmax增加29倍,AUC增加24倍。多次給予伏立康唑(強效CYP3A抑制劑)合併給藥會使伊布替尼的穩態Cmx增加6.7倍,AUC增加5.7倍。進食狀態的模擬顯示泊沙康唑(強效CYP3A抑制劑)可使伊布替尼的AUC增加3倍至10倍。多次給予紅黴素(中效CYP3A抑制劑)合併給藥會使伊布替尼穩態Cmax增加3.4倍,AUC增加3倍。CYP3A誘導劑對伊布替尼的影響與利福平(強效CYP3A誘導劑)合用會使伊布替尼的Cmax下降13倍以上,AUC下降10倍以上。模擬結果顯示,依法韋侖(中效CYP3A誘導劑)可使伊布替尼的AUC值下降3倍。伊布替尼對CYP底物的影響體外研究表明採用臨床劑量時,伊布替尼和PCI-45227不太可能抑制CYP1A2、2B6、2C8、2C9、2C19、2D6或3A的活性。採用臨床劑量時,伊布替尼和PCI-45227不太可能誘導CYP1A2、CYP2B6或CYP3A的活性。伊布替尼對轉運蛋白底物的影響體外研究表明,採用臨床劑量時伊布替尼可能抑制BCRP和P-gp轉運。本品與治療窗窄的口服P-gp或BCRP底物(例如地高辛、甲氨蝶呤)合用,可能會增加其濃度。

貯藏方法

30°C以下儲存。

有效期

36個月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