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寒用艾灸應該在哪個穴位使用

宮寒用艾灸的方法臨床效果滿意,主要採取溫灸器灸、溫針灸和雀啄灸的方法。溫灸器灸這種方法柔和易於操作,主要艾灸的部位分佈在腹部和四肢,包括有神闕、子宮、歸來、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位。艾灸時注意距離面板3-5cm,防止燙傷,每次艾灸的時間控制在15-20分鐘,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穴位的分佈是有一定規律的,預先了解穴位集中的位置,實際找起來就簡單了。常見穴位集中的部位有:

(1)能摸到脈搏的地方,如喉結兩側、胭窩等處,用手觸控能感到脈搏跳動處的有人迎穴、委中穴。

(2)肌肉與肌肉之間、肌肉與骨骼之間、骨骼與骨骼之間,如肌肉與骨骼之間的三陰交穴,肌肉與肌肉之間的天柱穴。

(3)肌肉或骨骼凹陷處的正中間,如合谷穴。

(4)脊柱兩側,如心俞穴。

(5)椎骨與椎骨之間,如大椎穴。

(6)神經或血管離面板近的地方,如眼睛下面的四白穴。

(7)骨頭突出的地方,如內踝骨高點的太溪穴。

(8)關節附近,如肘關節附近的曲池穴。

現在主要還是有宮寒的表現,這個是可以配合艾灸來治療,用艾灸來燻肚臍周圍的部位,肚臍以下的部位,主要還是在臍下三寸一個關元的位置,效果是不錯的。平時注意不要吃生冷辛辣食物。很多小姑娘都會出現宮寒,宮寒主要選取腹部的穴位,一般艾灸以先灸陽再灸陰為主,前3次最好要求每天都來,以後大約隔1天1次,前1個月的治療效果是比較好的,等到第2-3月,一個星期來1-2次,3個月就可以達到比較理想的治療效果。艾灸是個功夫活,急不來的,要有耐心才會有效果。施灸一般無任何不適之感,但也有少數人會出現疲倦、口乾、全身不適等感覺,一般不需處理,繼續施灸多能消失。不宜在過飢、過飽、酒醉、大恐、大怒,大渴時施灸,婦女經期時亦不宜施灸。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