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秋季小兒厭食的妙招

夏去秋來,不少疾病因氣候變化、空氣汙染、飲食不節、病毒活躍,造成感染髮生疾病,體質較弱的兒童最易誘發消化道厭食、腹瀉、便秘及感染疾病的發生。孩子厭食不愛吃飯應該怎麼預防和治療,這是很多的父母關心的問題。

怎樣讓孩子不生病、少生病,防患於未然,對疾病的防治越來越為家庭所關注。正逢幼兒園、學校開學之際,很多家長反映孩子經常厭食不愛吃東西,擔心開學以後吃不好影響健康。

兒科專家指出,小兒厭食是臨床常見的脾胃病症,本病以26歲以下小兒為多見。發病無明顯季節性,臨床表現主要以長期食慾不振、或偏食,面色少華,毛髮束立無光澤,形體消瘦,肌肉鬆弛,腹部膨脹,大便酸臭等。

秋季小兒厭食究其原因可分為:一、氣候影響。秋季,尤其是深秋時節,早晚的溫差增大,風大雨少,氣溫多變而乾燥,中醫稱為秋燥。這樣的氣候下,多汗的幼兒如不注意補充水分容易產生如燥咳、便秘等津虧液少的乾燥症,這些不適會導致孩子厭食,而且出汗多也會造成胃液的分泌減少,食慾降低。二、情緒影響。秋季新入園入學的幼兒進入陌生環境對集體生活、飲食等會有不習慣或生疏的感覺,產生精神不快,進而導致食慾的減退,不思飲食。三、由餵養不當進食無定時定量,飲食失節過食生冷、甜食、零食及偏食等而致脾胃運化不健所引起。

專家提醒家長如發現小兒體重不增或減輕、皮下脂肪減少,應引起注意,及時就醫。臨床治療上應以中醫中藥對症治療,並結合運用捏脊、按摩,也是對小兒厭食的一種臨床療法,透過對督脈和膀胱經的捏拿,達到調理經絡,調和氣血,恢復臟腑功能的目的。操作上醫生運用推、揉、捏、提的手法,疏通氣血經絡,達到調和陰陽、增強體質的作用。

除此之外,預防與調攝也尤為重要。掌握正確的餵養方法,糾正不良飲食習慣,從患兒喜愛的食物來誘導開胃,給以品種多樣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少食肥甘黏膩之品,合理的膳食營養,多吃魚蝦、蝦皮、海帶、牛奶、乳製品、雞蛋、豆類、精雜糧、芝麻、瓜子、綠葉蔬菜等含鈣高食品。還要注重精神護理,保持良好的情緒來增強食慾。並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五臟六腑執行正常就能藥到病除。如果把兒童比作植物,氣是陽光,血是雨露,二者共同作用於人體,使其茁壯成長。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