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卵黃囊瘤的病因

卵巢卵黃囊瘤病因尚不明確。大體卵黃囊瘤幾乎均為單側性,右側略多見;雙側者多為轉移所致。腫瘤通常體積較大,直徑多超過10cm;呈圓形、卵圓形或分葉狀,表面光滑,有包膜;有時可與周圍組織粘連或浸潤。切面以實性為主,粉白或灰白色,溼潤質軟;常伴有含膠凍樣物質的囊性篩狀區,呈蜂窩狀;出血、壞死常見。

鏡下卵黃囊瘤具有多種不同的組織學結構。

1、微囊性結構:又稱網狀結構,最多見。由扁平或星芒狀瘤細胞形成疏鬆的網狀和小囊或微囊結構,低倍鏡下似蜂窩狀,但高倍鏡下瘤細胞的異型性明顯,核分裂多見。

2、內胚竇樣結構:又稱Schillei-Duval小體。由立方或柱狀的瘤細胞呈單層排列,包繞毛細血管、薄壁血竇或小靜脈樣血管,形成血管套樣結構,橫切面很像腎小球。雖然這種特殊結構具有診斷意義,但在有些腫瘤形態並不典型。

3、實性結構:由小的多角形上皮樣細胞聚集而成。瘤細胞胞質空,核大,核仁突出;核分裂活躍,類似胚胎癌。

4、腺泡狀結構:又稱迷路樣結構。扁平、立方或星芒狀瘤細胞構成彎曲多變的管道狀或囊狀結構。

5、多泡性卵黃囊結構:扁平、立方或低柱狀瘤細胞形成大小不等的囊,其間隔以致密的梭形細胞間質或疏鬆的黏液樣間質。這種結構與胚胎髮育過程中初級卵黃囊變成次級卵黃囊的結構相似。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