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背痠藤 - 中藥材

红背酸藤,中药名。为夹竹桃科酸藤属植物酸叶胶藤Ecdysanthera rosea Hook.et Arn的根、茎或叶。具有清热解毒,利湿化滞,活血消肿的功效。主治咽喉肿痛,口腔炎,肠炎,慢性肾炎,食滞胀满,痈肿疮毒,风湿痹痛,跌打肿痛。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利溼化滯,活血消腫。

主治

咽喉腫痛,口腔炎,腸炎,慢性腎炎,食滯脹滿,癰腫瘡毒,風溼痺痛,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搗汁。外用:搗敷;或煎湯洗。

注意事項

孕婦慎服。

化學成分

本品的地上部分含有酸葉膠藤三萜酯。

相關論述

1、《廣西中藥志》:消食化滯,生津止渴,殺菌,斂瘡。治食滯脹滿;外洗膿瘍。

2、《全國中草藥彙編》:利尿消腫,止痛。主治咽喉腫痛,慢性腎炎,腸炎,風溼骨痛,跌打瘀腫。

3、《湖南藥物志》:清熱消腫,健胃止汗。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風溼關節痛:(酸葉膠藤)根15g,雞血藤、千金拔各24g。水煎服。

2、治跌打損傷,瘡癤腫毒:酸葉膠藤莖15-24g,元寶草15g。水煎服。並可用鮮品搗爛敷。(1、2方出自《湖南藥物志》)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全年均可挖根、取莖,切片,曬乾;葉多鮮用。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夾竹桃科酸藤屬植物酸葉膠藤。

形態特徵

為木質藤本,長達10m。全株具乳汁,莖皮深褐色,無明顯皮孔。葉對生;葉柄長1-2cm;葉片紙質,闊橢圓形,長3-7cm,寬1-4cm,兩面無毛,葉背被白粉;側脈每邊4-6條。頂生聚傘花序,圓錐狀,著花多數,寬鬆展開,花小,5數,粉紅色;花萼裂片卵圓形;花冠近壇形;雄蕊著生於花冠筒基部,花絲短,花葯披針形,基部具耳;花盤環狀,圍繞子房周圍;子房由2枚離生心皮組成,被短柔毛,花柱絲狀,柱頭先端2裂。蓇葖2枚,叉開成一直線,外果皮有明顯斑點。種子長圓形,先端具絹質種毛。花期4-12月,果期7月至次年1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長江以南各地及臺灣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山地雜木林山谷中、水溝旁等較溼潤之地。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