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克羅恩病的診斷和治療

有些人經常愛喝啤酒,有時空腹喝酒,很容易導致克羅恩病疾病的發生,而且患上這種疾病以後,病人往往體重迅速下降,全身關節疼痛,還有可能出現許多併發症,所以我們該多學習有關這種疾病診斷和治療的相關知識,使我們能夠身體健康,下面和大家分享文章就是,克羅恩病的診斷和治療。

腸道克羅恩病,又稱克隆病、侷限性腸炎、肉芽腫性迴腸炎等。是病因不明的胃腸道肉芽腫性炎症疾病,與潰瘍性結腸炎同屬炎症性腸病(IBD)。近年來的研究認為其發病因素是由於某種病原體侵入腸上皮,爾後引起機體的自身免疫反應所致,其中副結核分支桿菌、麻疹病毒、侵襲性大腸桿菌感染等可能與本病的發生相關。病變特點為節段性或跳躍式分佈的潰瘍性病變,可發生於胃腸道的任何部位,而以回盲部最為常見。本病以男性多見。發病以15~40歲青壯年為多。

本病起病隱匿,呈慢性過程,活動期與緩解期交替,患者常以腹痛、腹瀉就診。腹痛多位於右下腹或臍周,常為痙攣性陣痛伴腹鳴,進餐後加重,排便排氣後可緩解。腹瀉多呈糊狀,膿血或黏液便少見。可在右下腹或臍周捫及較固定的腫塊。部分患者可見腸瘻、腸梗阻、肛周瘻管等併發症。CD病的診斷需密切結合臨床、內鏡、影像學、組織活檢進行綜合分析,單純依賴某一項檢查容易造成誤診。因迴腸末段是病變的好發部位,一般對疑有本病者應儘量將內鏡插入迴腸末段。發現右半結腸為主的節段性潰瘍病變可考慮本病。膠囊內鏡或小腸鏡若發現小腸有類似的潰瘍病變有助於確診。需鑑別的疾病主要有腸結核、彎曲菌腸炎、耶氏菌腸病、惡性淋巴瘤、腸型白塞病、潰瘍性結腸炎、回盲部腫瘤、阿米巴腸病、缺血性腸炎等。不能區分是CD還是潰結,稱為未定型結腸炎(IDC)。

臨床上疾病的嚴重程度可參考活動度標準,並將無全身症狀、腹部壓痛、包塊及梗阻者定為輕度; 有明顯腹痛、腹瀉、全身症狀及其併發症者定為重度; 界於其間者定為中度。病變範圍參考影像學及內鏡檢查結果確定,如腸道病變可分為小腸型、結腸型和回結腸型。腸外可有口、眼、關節、面板、泌尿、肝膽等系統受累;併發症有腸梗阻、瘻管、炎性包塊或膿腫、出血、腸穿孔等。

關於治療 本病的治療原則是加強支援對症治療、控制急性發作、緩解症狀、減少復發。由於本病是全層增殖性炎症病變,因此治療上與潰結不同,強調激素、免疫抑制劑和生物製劑的應用。輕症者以水楊酸製劑為主,但一般需加用糖皮質激素藥物。效果差或不能耐受者聯合應用免疫抑制劑。重度病變治療效果差或出現瘻管病變時,可選用生物製劑。同時要加強全身營養和對症治療,維持水電解質平衡,輸血及白蛋白,重症者需給予TPN或要素飲食。

糖皮質激素是控制病情活動的有效藥物,適合於活動期病變的治療,對靜止期疾病無效,亦無預防復發的作用,因此並不適合長期維持治療。重型病例可增,需在病情達到緩解期才開始減量。不能耐受口服或急性重症者改為口服直至病情緩解。病情緩解後以每週遞減5mg的速度將劑量逐漸減少至停藥。相比,兩種藥物對不同受累部位的CD療效有別:病變位於右半結腸者,布地奈德與強的松療效相當,但副反應卻明顯減少。病變累及全結腸者,療效明顯高於布地奈德。

生物治療是難治性病變或形成瘻管者最有效的治療方法,目前主要有針對TNF的單,臨床主要用於難治性CD及併發瘻管者。但費用很貴,少數患者輸液過程中可能出現不良反應如蕁麻疹、呼吸困難或低血壓等。

透過專家講了一些有關,克羅恩病的診斷和治療但相關知識以後,在生活中我們應該養成科學規範的飲食,不要抽菸喝酒,另外飲食一定要清淡,晚飯不宜吃得太飽,適當的做運動能有效地預防這種疾病。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