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的病因

  第一節 精神疾病的病因

  精神疾病的病因學是一種複雜而又十分重要的課題。是目前精神醫學基本理論中急需研究和解決的主要內容之一。經過半個多世紀來作了大量探索性研究。但對人們影響最大的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鬱症等疾病為例。至今病因尚未完全闡明。

  精神疾病的病因學,為了探索發病的因素。可從兩方面來尋求。一是從個體內的生物學;二是從個體外在環境中的心理――社會因素。而兩者往往相互作用的。精神疾病的病因不是單一的致病因素,而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所形成的。

 一、生物因素

  (一)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是決定個體生物學的特徵。在某些精神疾病病因中有一定地位。也是精神疾病病因中確實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如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鬱症、人格障礙、精神發育遲滯某些型別等具有明顯遺傳傾向。

  據國內外調查資料,精神分裂症國內群體流行學遺傳調查,總患病率為5.6‰;家系遺傳調查為17.5‰。躁狂抑鬱症國內流行性遺傳調查總患病率為0.37‰。雖然說明遺傳因素對某些精神病有密切關係,但不能忽視社會環境的影響。

  遺傳性,是先天的既得性和後天獲得性兩者相互作用形成的。且遺傳性這一因素能否顯現,還要了解病人病前和發病時社會環境對病人影響來決定。如良好環境或減少心理因素是可以降低或避免發病。

  (二)體質和性格因素 體質,是在遺傳的基礎上個體發育過程中內外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整個機體的機能狀態和軀體狀態。性格,是先天的稟賦素質和後天的環境影響下形成的心理特點。

  體質和性格與精神疾病的發生有些相關,有的研究者從形態、生理和心理學的觀點把人們的體型分為四種型別:①瘦長型,多見於精神分裂症;②肥胖型,往往見於躁狂抑鬱症;③力士型,常見於癲癇;④發育異常,可見於精神發育遲滯。

  性格,病前性格特徵與精神疾病的發生有著密切關係,且不同的性格特徵易患不同的疾病,巴甫洛夫經實驗提出四種型別。①弱型,②強不均衡型,③活潑型,④鎮靜型。他認為弱易患精神分裂症和癔症;強不均衡型易患躁狂抑鬱症和神經衰弱。但他強調弱型和強不均衡型不是發病型,而是正常過度變異,只不過順應小,微弱而已,他又將人們分為①思想型易患強迫性神經症;②藝術型易患癔症;③中間型易患神經衰弱。

  (三)性格和發病年齡 性別和年齡由於機體的發育,生理機能和心理活動特點的差異,與精神病的發生有一定關係。

  女性由於性腺內分泌和某些生理過程的特點如月經、妊娠、分娩和產褥的影響,常可出現情感多變、衝動或抑鬱、焦慮等。同時女性富於情感、易脆弱、敏感等。往往由於心理的應激可引起腦機能障礙。可表現出各種神經症和某些精神病。男性常因飲灑、***、外傷、性病、感染等機會較多。因而易患酒依賴,腦動脈硬化性精神障礙,顱腦損傷性精神障礙和神經衰弱等。

  發病年齡,不同的年齡可發生不同的精神疾病。兒童期,由於整個精神發育和心理活動還未達到成熟階段,處於幼稚情感和原始行為時期。偶可出現兒童期特有的症狀或疾病。如行為障礙、神經症或精神分裂症等。青春期,由於分泌系統改變和植物神經機能不穩定,這時若遇心理因素往往易患神經症或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鬱症。中年期,正處於腦力和體力最充沛最活躍時期,思維和情感的變化複雜,易在心理因素下,常易發生妄想狀態或抑鬱狀態,心身疾病等。老年前期或老年期,由於腦和軀體生理機能處於高齡衰老時期,如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心腦血管和心理活動等機能出現衰退或老化。如遇生活事件的心理因素,老年前期易患焦慮、抑鬱或偏執狀態等。老年期往往發生阿爾採末病、腦動脈硬化性精神障礙等。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