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的發生必須具備三因素

在中醫方面,痛經屬於痛症的範疇,有虛實之分,實者不通則痛,虛者不榮而痛。痛經與其他痛症的產生機理基本相似,是由於各種病因使體內氣血執行不暢,導致臟腑功能氣血失調、經脈不利而致區域性產生疼痛。痛症的關鍵是經脈不利,氣血執行障礙,痛經亦如此。

痛經的發生必須具備以下三因素之一:①痛因——誘發疾病的因素,如情志因素、飲食生冷、感受外邪等;②素體——潛在因素即體質偏虛、實、寒、熱,在發病上是一個重要因素,即個體易感性;③經期特定的生理環境——內在條件,此時機體易虛易實。為什麼有人在經前痛,有人在經期痛,因為痛經的發作有虛實之分,一般認為:實性痛經是經期或經期前後血海氣實血盛,從而易生淤滯,因此不通則痛,一待經水溢洩之後便淤去痛減。虛性痛經則是經期、經後血海正虛,使得胞脈更失濡養,因此不榮而痛,而經後血海漸復,疼痛漸解。這就是痛經為什麼可以隨經期結束而自行緩退的原因。中醫治療痛經須辨證與辨病相結合,首先從以下三個方面辨證:①時間。經前屬實證,為氣滯、血淤;經後屬虛證,為血虛、氣虛。②部位。少腹兩側屬肝,中間小腹屬腎,滿下腹屬脾。③性質。腹呈冷痛,得熱痛減屬寒;腹痛喜涼,得熱痛增屬熱;腹痛綿綿喜按屬虛;痛則拒按,劇痛屬實;脹甚於痛,屬氣滯;痛甚於脹,如針刺樣屬血淤。按照不同的臨床表現,可分為五個證型治療:氣滯血淤型常見於經前期緊張症,經前、經期小腹脹痛,拒按,血塊排出後痛減,經後痛消。經量少而不暢。治則:理氣化淤止痛。氣滯用逍遙散;血淤用桃紅四物湯。寒凝胞中型見於素體虛寒者,常於經期或經後小腹疼痛,喜按,得熱痛減。經量少而黯淡。治則:溫經暖宮,調血止痛。方用溫經湯、當歸芍藥湯。溼熱下注型常見於慢性盆腔炎患者,平時腹痛綿綿,帶下增多,色黃。經來小腹疼痛加劇,拒按,有灼熱感。經色黯而質稠。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