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子宮頸炎的病因是什麼

慢性宮頸炎是女性生殖器官炎症中最常見的一種,發病率高,約佔已婚婦女的半數以上。主要表現為:宮頸有不同程度糜爛、肥大、充血、水腫,有時質較硬,有時可見息肉、裂傷及宮頸腺囊腫;陰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呈乳白色粘液狀,有時呈淡黃色膿性,伴有血樣白帶或性交後出血。當炎症涉及膀胱下結締組織時,可出現尿急、尿痛、尿頻。若炎症沿子宮骶韌帶擴散到盆腔,可有腰骶部疼痛、下腹墜痛等。

宮頸粘稠膿性分泌物不利於精子穿透,可造成不孕。有的慢性宮頸炎,可無急性宮頸炎病史。這種情況主要是因衛生不良,或雌激素缺乏,區域性抗感染能力較差而引起。病因學急性子宮頸炎症所以有轉為慢性子宮頸炎的傾向,主要由於子宮頸粘膜皺襞繁多、腺體呈葡萄狀,因而病原體侵入腺體深處後極難根治,導致病程反覆,遷延時日而成為一慢性感染性病灶。正和扁桃體炎、鼻竇炎或齲齒等可引起身體其他部位炎症如關節炎、肌風溼等,而影響身體健康的情況相似。

宮頸的表層是有鱗狀上皮和腺上皮組成,交接的位置就在宮頸口。所以這個位置最容易發生癌變。因此宮頸癌是女性的第二大殺手。宮頸表面正常是柱狀上皮,那麼現在可以見到了鱗狀上皮,就是我們經常說的“鱗化”。

發病機制編輯1。宮頸糜爛宮頸外口處的宮頸陰道部外觀呈細顆粒狀的紅色區,稱為宮頸糜爛。目前,西方國家的婦產科教科書已廢棄宮頸糜爛這一術語,而改稱宮頸柱狀上皮異位,並認為不是病理改變,而是宮頸生理變化之一。主要基於以下認識:1、顯微鏡下糜爛面為完整的宮頸管單層柱狀上皮所覆蓋,因柱狀上皮菲薄,其下間質透出呈紅色,故肉眼觀似糜爛,並非上皮脫落、潰瘍的真性糜爛。

2、陰道鏡下表現為原始鱗柱交接部的外移。

3、正常宮頸間質記憶體在作為免疫反應的淋巴細胞,宮頸間質內淋巴細胞的浸潤,並非一定意味著慢性宮頸炎。

我國將宮頸糜爛分為病理炎性糜爛及假性糜爛:僅在一些生理情況如青春期、妊娠期婦女,由於雌激素水平增高,宮頸管柱狀上皮增生並外移,可見宮頸外口呈紅色,細顆粒狀,為宮頸假性糜爛,不屬於病理性宮頸糜爛;其他均為炎性糜爛。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