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綢繆 防肝患於未然
肝纖維化是指肝內纖維結締組織的異常增生,多是持續性肝損傷的結果。通俗地說,就像我們的面板受傷後會形成傷疤一樣,肝臟在遭受持續性的損傷後,正常的肝細胞就會被“疤痕”所取代,形成肝纖維化。
肝纖維化:肝臟的警鐘
肝纖維化是各種慢性肝病或傷肝因素導致的肝損傷,逐漸向肝硬化發展過渡的必經階段。輕度的肝纖維化是可逆的,如能積極治療,及時終止纖維化的發生和發展,則有可能避免發生肝硬化。一旦肝硬化形成,病變則不能逆轉,最終的結局是患者走向生命的終點。
可見,肝纖維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打個比方說,肝纖維化和肝硬化的關係,就像癌前病變和癌症的關係,如對肝纖維化處理得當,就可避免發展為肝硬化,就像及時處理癌前病變可防止癌變一樣。
肝纖維化的診斷
診斷肝纖維化,主要依據以下幾點:(1)肝穿刺檢查。這種檢查最客觀最準確,但少數情況下會因穿刺不到理想部位而漏診。(2)血清酶測定。肝纖維化時,血清中相關酶活性升高,有診斷價值。(3)羥脯氨酸測定。羥脯氨酸是構成膠原纖維的特有物質,測定其在血及尿中的含量,可瞭解膠原纖維在體內的變化情況,藉此可作診斷參考。(4)板層素測定。此測定正常值為1.38±0.24單位,肝纖維化時數值增高,可反映纖維化的進展和嚴重程度。(5)影像學檢查。此外,b超、ct、核磁共振對肝纖維化也有一定診斷價值。
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
阻止肝纖維化的發生或減慢肝纖維化向肝硬化的發展,是肝病治療成敗的關鍵。而要防止肝纖維化,首先應重視肝病的預防,並積極治療原發病,將肝纖維化阻止在萌芽階段。
凡可損傷肝的疾病和因素,均可引發肝纖維化。其中,常見的有各種型別的慢性病毒性肝炎、肝吸蟲病,以及慢性中毒、長期大量飲酒、肝內慢性膽汁淤積、長期低蛋白或高脂肪飲食等。因此,對於患有病毒性肝炎、脂肪肝等肝病的患者,首先應養成並堅持科學的生活方式,積極治療原發病,同時定期做b超等檢查。如發現異常,可進一步進行肝穿刺檢查,以確診是否出現肝纖維化,以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如果已經出現肝纖維化,也不可“破罐子破摔”。輕度的肝纖維化可以逆轉,應積極進行藥物治療。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