黴菌性陰道炎的發病原因都是什麼?

眾所周知,許多女性在患上了黴菌性陰道炎疾病之後,陰部會發生瘙癢現象,而且白帶還會增多。如果大家不夠認真對待的話,那麼對黴菌性陰道炎患者的健康是極其不利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黴菌性陰道炎疾病的發病原因是什麼。

有一項研究:在健康女性中進行檢查,其中將近半數的人檢出黴菌,這些黴菌在陰道中靜靜地寄居,卻並不引發疾病,因為陰道環境本身的平衡狀態,和自淨功能——正常情況下,陰道中有大量乳酸桿菌,保持一定的酸度,pH值小於4,同時,還有十幾種細菌共棲共生,彼此制約,和諧共處,就像一個秩序井然的小社會。

但是,有許多原因,會打破這種平靜,於是,種種問題隨之而來。比如:

懷孕期間

由於身體裡雌激素水平增高,陰道中的細胞製造糖原增加,致使整個陰道環境酸度增加,黴菌找到了適宜的生存環境,開始大量繁殖。懷孕3個月之後,是容易發生黴菌性陰道炎的時期。

患糖尿病

因為血液中含大量糖分,陰道環境偏酸,黴菌性陰道炎的發病率也相當高。

適當地使用抗生藥物

抗生藥物的副作用之一就是破壞體內細菌群落的平衡。某國有一項調查:使用一種強力抗生藥物超過一週,女性中有近一半的人發生黴菌感染。

更加普遍的一種:經常使用洗液

關於洗液,生產廠家總是在香味、新增劑上下工夫。其實,很多醫生認為,這並不重要,最理想的洗液,應符合人體自然狀態和酸鹼平衡的“生理性洗液”,但目前很難做到這一點。

即使洗液有一定的酸度,比如pH值為5,相對於陰道環境仍然是偏鹼性的,這樣反而會破壞陰道內環境的平衡,增加患病機會。

最明顯的感覺——就是癢,奇癢。

黴菌性陰道炎病人表現為白帶增多,外陰、陰道瘙癢、灼燒感,小便疼痛,外陰周圍常發紅、水腫,表皮變化多種多樣;可發生很淺的水皰丘疹,成群出現;亦可形成溼疹狀糜爛,侷限於外陰或向周圍擴充套件至會陰、肛門周圍及股生殖皺襞,直至大腿內側、外表,完全類似急性或亞急性溼疹;陰唇及陰蒂附近黏膜增厚,互相接觸的面板表面潮紅糜爛;個別可引起微小的白色膿皰,嚴重時發生潰瘍、外陰疼痛及區域性淋巴結腫大。

此時,性生活不啻為一種折磨,因為在炎症的狀態下,陰道的面板很薄,分泌減少,非常乾澀疼痛,而且很容易就破裂了,嚴重的還會有輕微出血。

遇到這種情況,很多女人會先自己想辦法,擦啦,洗啦,忍啦。實在忍無可忍才去看醫生。

其實,我們大可不必忍受如此苦楚。對於有經驗的婦科醫生來說,黴菌性陰道炎是種非常常見的病患,據統計,成年女性的發病率大概為20%。治療起來很簡單,有口服藥,像大扶康;有放置在陰道里的藥,像其他口服藥物,一般來說,一週之內就可以治癒。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