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柏 - 中藥材

玉柏,中药名。为石松科植物玉柏石松LycopodiumobscurumLinn.的全草。具有祛风除湿,舒筋通络,活血化瘀的功效。主治风湿痹痛,腰腿痛,肢体麻木,跌打扭伤,小儿麻痹症后遗症。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除溼,舒筋通絡,活血化瘀。

主治

風溼痺痛,腰腿痛,肢體麻木,跌打扭傷,及小兒麻痺症後遺症。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浸酒。

化學成分

玉柏石松含生物鹼:α-玉柏鹼、β-玉柏鹼、玉柏寧鹼、石松鹼、石松定鹼、棒石松寧鹼、二氫石松鹼、O-乙醯基二氫石松鹼、扇石松鹼即棒石松鹼、β-洛葉鹼、石松葉鹼、去-N-甲基-α-玉柏鹼、去-N-甲基-β-玉柏鹼、尖葉石松醇鹼、羥丙基石松定鹼、石松諾亭醇鹼、玉柏石松醇鹼、表玉柏石松醇鹼及乙醯玉柏石松醇鹼等、並認為HuTM等所得玉柏寧鹼是分離過程中產生的人工矯作物、並非本植物原有成分;萜類化合物:α-芒柄花醇、21-表千層塔烯二醇、千層塔烯二醇、26-去甲-8-氧代-α-芒柄花醇、26,27-雙去甲-8,14-二氧代-α-芒柄花醇等;甾體類化合物:3β,7α-二羥-豆甾-5-烯、3β,7β-二羥-豆甾-5-烯、3β,6β-二羥-豆甾-4-烯、3β,5α,6β-三羥豆甾烷。此外、還含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及它們的葡萄糖甙;蒽醌類化合物:大黃素甲醚、大黃素、大黃素甲醚-8-D-葡萄糖甙及大黃素-8-D-葡萄糖甙。

藥理作用

1、解熱作用。

2、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血壓上升。

3、對平滑肌的影響:興奮離體子宮。

相關論述

1、《別錄》:“輕身,益氣,止渴。”

2、《本草拾遺》:“取根莖浸酒,去風血,除風瘙,宜老。”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關節痛:玉柏30g,絲瓜絡15g。酒水各半煎服。(《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2、治小兒麻痺後遺症:玉柏30g,尋骨風15g,松節15g,萱草6g,杜衡15g。煎服。(《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附註

同屬植物萬年松的全草在四川、浙江、江西等地均稱伸筋草,並同等使用。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夏秋季採收採收,曬乾。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乾燥全草淡綠色。莖細長,粗1-2mm,上部分枝密集。葉通常6列,鑽狀披針形,長2-4mm,銳尖,質厚。孢子囊穗,生於小枝的頂端,長5-8cm,圓柱形,黃褐色,孢子葉寬卵圓形,有短柄,多行覆瓦狀排列,邊緣有粗齒,孢子囊黃褐色,腋生,圓腎形。質柔軟,氣微,味淡。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石松科石松屬玉柏石松。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莖細弱,蔓生。地上莖直立,高10-25cm。上部分枝繁多,多回羽狀分叉,形成扇形向兩側開展,綠色,直徑約1.5-2mm,基部木質化。葉革質,螺旋狀排列,較稠密,線狀披針形,長約3-5mm,寬約0.5mm,基部貼於生枝上,先端漸尖,全緣。孢子囊穗圓柱形,長3-5cm,單生於小枝頂端;孢子葉寬卵形,長約4mm,寬約2mm,先端長漸尖,邊緣近全緣戍有不則的鈍齒,膜質。孢子囊生於孢子葉腋,圓腎形,長、闊各為1mm,厚約0.8mm,黃綠色。

分佈區域

分佈於西南及吉林、遼寧、湖北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000-3000m的山坡草地、灌木林或竹叢邊。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