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試驗新法治療急性腦缺血

由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仁濟醫院江基堯教授、昆明醫學院附屬二院徐蔚教授領銜的課題組,採用16攝氏度以下的腦選擇性超深低溫技術,治療5只在常溫條件下全腦血流阻斷長達10分鐘的猴,全部獲得成功,隨訪觀察1個月,腦功能及行為完全正常。

這一實驗研究的成功為今後各種原因導致的急性嚴重腦缺血性疾病、顱腦疑難疾病實施無血手術提供了科學依據。

據報道,急性嚴重腦缺血性疾病包括各種原因導致的心跳呼吸驟停、腦中風、特重型顱腦傷等,是臨床十分常見疾病,是導致人類死殘的重要原因。目前海內外尚缺乏十分有效的治療手段。近年來,國內外採用32-35攝氏度亞低溫治療急性腦缺血性疾病病人取得良好效果,但仍有較高的死殘率。一方面是由於臨床常用的體表降溫需要幾個小時,喪失了發病後最有效“黃金”治療時間r另一方面是由於降溫程度不夠,腦細胞未能得到完全保護。

實驗研究發現,腦溫下降溫度越低,腦細胞保護效果越好。當肌體溫度從36攝氏度下降至16攝氏度時,腦細胞代謝和耗能幾乎處於停止狀態,此時腦神經元能在無血無氧條件下較長時間存活,腦缺血導致的腦神經細胞損害病理過程得到有效阻斷,從而達到保護和治療腦神經細胞的效果。

課題組首先在正常溫度下,將供應猴腦的所有血管夾閉,並且將一側頸動脈和頸靜脈與體外迴圈機相連、組成密閉迴圈系統,在常溫條件下腦血流阻斷10分鐘後,立即向腦內連續灌注4攝氏度林格氏液,幾分鐘內腦溫迅速降至16攝氏度以下,而體溫維持在比較正常溫度。猴腦選擇性“超低溫”治療完成後,開通夾閉的所有供應腦血流的動脈和靜脈,恢復正常腦血流,腦的溫度逐步恢復至正常,並且逐步甦醒、恢復正常功能。

研究發現,採用腦選擇性超深低溫治療的5只猴全部存活、腦功能和行為完全正常,而採用同樣技術常溫腦灌注的腦缺血猴則全部死亡。

研究還發現,如果採用低於16攝氏度的全身超深低溫技術,也能使腦溫降至16攝氏度以下,但在復溫過程中很容易引起心肺損害。為此,科研人員採用選擇性腦超深低溫技術,在腦溫降至16攝氏度以下的同時,全身體溫仍維持在33攝氏度以上,這樣不但達到良好的腦保護作用,又避免了全身超深低溫治療後復溫所造成的心肺損害。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