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是治療硬皮病的最佳方法

硬皮病現稱系統性硬化症。臨床上以侷限性或瀰漫性的面板增厚、纖維化為特徵,可累及心、肺、腎、消化道等多個系統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女性患者明顯多於男性,比率約為3:1,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20~50歲多見,基本的病理變化是結締組織的纖維化、萎縮及血管閉塞性血管炎等。

西醫臨床上對硬皮病尚無特效療法,部分病例治療後可停止發展或緩解。在臨床上,除外去除感染病灶,加強營養,注意保暖和避免精神刺激等一般治療外,還會應用丹參注射液、胍乙啶和甲基多巴等血管活性劑;同時配合結締組織形成抑制劑(如青黴胺、秋水仙鹼、積雪甙),糖皮質激素類抗炎藥以及免疫抑制劑(硫唑嘧啶、苯丁酸氮芥、環磷醯胺等均可選用)加以治療。此外還可以藉助物理療法改善營養、癒合潰瘍和軟化面板以改善臨床症狀。

中醫學中無硬皮病的病名,根據其臨床表現特徵,屬祖國醫學“皮痺”範疇,為五體痺之一。皮痺之名,首見於《內經》。根據其描述可見硬皮病的形成是:正氣不足,復感風寒溼邪,凝於肌腠,滯於經絡,寒凝血澀,經絡痺阻,皮失所養而發病。故中醫治療“皮痺”的基本法則是對與氣血痺阻型予以散寒通痺、活血化瘀;脾腎陽虛性予以溫陽散寒、健脾補腎;肝鬱血澀型予以舒肝解鬱、養血通絡;肺氣虛弱型予以補肺益氣、溫陽通脈;溫熱淤阻型予以清熱解毒、化瘀通絡。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