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骨折癒合的方法

1、有效固定的生物學固定。

2、植骨術:自體松質骨移植可提供一定量的骨細胞,還具骨誘導和骨傳導作用。其缺點是植骨來源有限,增加病人痛苦及術後取骨部位疼痛,感染,缺損等。帶血管蒂移植骨效果最好,但技術要求高,還要損傷正常部位。異體骨或異種骨常需經特殊處理並具備儲存條件,刺激成骨能力差,與宿主骨結合困難,又有免疫反應及傳播疾病等問題。

3、骨髓移植:早在1919年提出的理論,近年來骨髓移植促進成骨又受重視。實驗和臨床應用結果證明本法與自體植骨療效相仿,而且方法簡單、損傷輕、可在門診進行的優點。骨髓液中存在具有成骨潛能的細胞系列,將其離心濃縮及純化分離後可獲更高成骨效應的細胞液。對骨缺損部位常需與載體聯合應用,但注射量、時間、頻率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4、骨生長因子的應用:在眾多生長因子中,骨膜下注射可誘發軟骨內化骨和膜內化骨,有證據表明,幾個生長因子的共同使用較單因子的作用更強。但臨床應用外源性生長因子還存在因子的來源、費用昂貴及其免疫和毒副作用等問題。

5、骨傳導法:對較大骨缺損骨不連的部位必須採用合適材料包括各種植骨術以促進成骨。大塊植骨時要考慮其機械效能,但人工骨還存在材料吸收、殘留材料對骨細胞代謝、骨塑形及力學效能等的影響問題。

6、機械壓力刺激:有學者認為,骨折端的少量活動可產生較多炎症,有利於骨痂生長。但區域性活動的程度不易掌握,過度活動反將導致骨不連。骨折端的早期加壓固定可消除骨端間隙,加強穩定性。實驗證明:提示骨折端穩定有利於骨折修復。但加壓鋼板將干擾骨折正常修復,去除內固定後有發生再骨折的危險。另外,長骨幹骨折用外固定器作持續的固定常使骨折中後期的修復速度減慢。為此,有人主張在骨折中後期改用彈性的外固定器,骨折癒合過程中的適量動力性軸向加壓可加速骨連線這一觀點似被多數學者所接受。石膏固定期間肌肉收縮運動,上下肢骨折肢體負重練習,具動力性加壓作用的內固定等均有利於骨折癒合,但加壓時間、幅度和力度有待進一步研究。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