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輪狀病毒感染的症狀
輪狀病毒腸炎,又稱秋季腹瀉,是秋、冬季小兒腹瀉最常見的病原。呈散發或小流行,經糞-口傳播,也可透過氣溶膠形式經呼吸道感染而致病。潛伏期1-3天,多發生在6~24個月嬰幼兒,4歲以上者少見。起病急,常伴發熱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狀,無明顯感染中毒症狀。病初常發生嘔吐,隨後出現腹瀉。大便次數多、量多、水分多,黃色水樣或蛋花樣便帶少量粘液,無腥臭味。常併發脫水、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
輪狀病毒腸炎多發於秋冬季,多見於6個月~2歲的嬰幼兒。潛伏期36~72h。病兒常伴有輕度上呼吸道感染症狀,發熱可達39~40℃。病初1~2天嘔吐,可先於腹瀉出現。腹瀉為水樣便,如蛋花湯樣,無膿血,每天約3~10次由於吐瀉,可引起脫水、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病兒糞便中電解質濃度顯著低於細菌性腸炎,如霍亂、致病性大腸埃希菌等;且多數為急性失水,故多引起等滲或等滲偏高脫水。本病自然病程3~8天,平均5天左右。輪狀病毒腸炎主要發生於秋冬季節,多見於6個月~2歲的嬰幼兒。起病急,病初即發生嘔吐。大便量多,黃或淡黃色,水樣或蛋花湯樣,無腥臭味。無其他併發症時,1周左右自然好轉。確診主要依據大便輪狀病毒抗原的檢測。
輪狀病毒腸炎,是秋冬季小兒腹瀉最常見的病原,經糞-口傳播,也可以透過呼吸道感染而致病。多見於6-24個月的嬰幼兒,起病急,常伴有發熱和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沒有明顯的感染、中毒症狀。病初1-2天常發生嘔吐,隨後出現腹瀉,大便次數多、量多、水分多,黃色水樣或蛋花樣便,帶少量黏液,沒有腥臭味。常合併脫水、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輪狀病毒感染也可以侵犯多個臟器,可以產生神經系統的症狀,比如驚厥等。有的患兒血清心肌酶譜異常,提示心肌受累。本病為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約3-8天。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