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禍畜也殃人

口蹄疫俗稱“口瘡”、“鵝口瘡”、“蹄黃”等,它是由一種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人和動物共患的急性發熱性高度接觸性的傳染病。人類大概知道這種病約有500年了,確切認識此病也有100年曆史。口蹄疫在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的人和畜中都有發生,目前在非洲、亞洲和南美洲流行較嚴重,在歐洲某些國家如英國、法國也有發生。

  口蹄疫病毒是一種很小很小的致病性微生物,需在幾十萬倍的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到,其大小隻有20~25奈米(一奈米為十億分之一米)。它只有核糖核酸(rna)和一些蛋白物質。雖然口蹄疫病毒很小,但它還是一個病毒的小家族。它有7個血清型,以下還有幾十個亞型,各型間幾乎沒有什麼交叉免疫,也就是說患了o型口蹄疫對其他型口蹄疫病毒感染無保護作用。這個現象有點類似流感病毒感染無交叉保護現象。

  口蹄疫病毒主要感染物件是偶蹄類動物。家畜中最易感的是黃牛,其次是犛牛、犏牛、水牛和豬,而駱駝、綿羊、山羊又次之。犢牛比成牛易感,病死率也高。在野生動物中,黃羊、鹿、麝和野豬也可感染髮病,還有其他野生動物如野牛、駝羊、巖羚羊、大象也可感染口蹄疫,馬對口蹄疫有很強的抵抗力。但必須注意,在某些流行過程中牛感染性很強,羊和豬則很難感染;而在某些流行過程中豬有強烈感染性,牛、羊很難感染。

  牛、羊、豬等家畜感染口蹄疫病毒後,一般經過1~7天潛伏期後發病,體溫升高,精神萎頓,食慾減少或廢絕,流涎,口腔黏膜形成水皰、糜爛,唇、蹄部和乳房等部位發生水皰和糜爛等。本病無特效療法,一般病程一週左右,傳染性很強。也就是說在牲畜中出現了口蹄疫感染、發病,很快傳播開來,在某些情況下病死率可達50%左右。

  人類對口蹄疫有易感性,也就是說,人也可以被口蹄疫病毒感染和發病,兒童感染病例多於成年人,但是人患了此病後可獲得永續性的免疫力,感染一次後,很難再感染第二次。這當然是指對同一口蹄疫病毒型而言的。

  人類感染口蹄疫主要傳染源是患病的牛、羊、豬等家畜。人接觸到疫畜患病處水皰、唾液、糞、乳、尿以及破潰的蹄皮都可發生感染,因這些排洩物、分泌物中含有大量口蹄疫病毒。人的口蹄疫有時呈地方性流行,主要是因飲食病畜乳、奶脂和擠奶,處理病畜時發生接觸感染。人感染口蹄疫既可以透過消化道,也可以透過創傷面板,甚至還可能透過呼吸道感染。患口蹄疫的病人也可以成為傳染別人的傳染源。

  人感染此病,大約經過1周左右潛伏期後常突然發病,體溫升高到39℃以上,頭痛、精神不振、嘔吐等。2~3天后,口乾舌燥,唇、齒、舌、咽部等出現水皰,面頰潮紅,手指尖、指甲根部、手掌、足趾、鼻翼和麵部等出現水皰,水皰破裂後形成薄痂,逐漸癒合,不留疤痕。有時還出現全身不適等類似感冒的症狀。一般病程不超過一週,預後良好。但老年人患此病後病情較重。根據畜間口蹄疫流行狀態,患者與病畜接觸情況和病人臨床表現等綜合分析,必要時做病毒分離及對病人血清進行檢查,可以確診。

  目前對本病無特效療法,應及時隔離治療。主要是以對症處理為主,如發燒可用解熱藥物,患處可用肥皂水或2%~3%硼酸水洗滌,然後塗以青黴素軟膏等,口腔可用清水、食醋或0.1%高錳酸鉀水洗漱。

  預防人群感染口蹄疫發生,主要是防制畜間口蹄疫發生和流行;加強檢疫,不要從有口蹄疫流行的國家或地區進口牲畜及其產品;在口蹄疫常發生區進行預防接種;在流行區及封鎖區禁止人畜及物品流動;捕殺疫畜及疫畜群,並作無害化處理,同時進行多方面的嚴格消毒處理。

  預防人口蹄疫主要是做好個人衛生和防護,如搞好飲食衛生,接觸病畜時嚴加個人防護,採集病料(如水皰液)時應特別小心,用後衣物應做消毒處理。

  預防和控制口蹄疫發生和流行,不僅是為了保護人群健康,同時也是為了使老百姓脫貧致富和防止因病返貧。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