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溶血病-病因

病因學

  本病主要是母嬰間血型不合而產生同族血型免疫反應的遺傳性疾病。胎兒由父母新方面遺傳來的顯性抗原恰為母親所缺少,此抗原侵入母體,產生免疫抗體,透過胎盤絨毛膜進入胎兒血迴圈與胎兒紅細胞凝集、使之破壞而出現溶血,引起貧血、水腫、肝脾腫大和生後短時間內出現進行性重度黃疸,甚至發生膽紅素腦病。目前已發現人類有26個血型系統、400多個血型。每個血型系統在遺傳上都是獨立的,並按孟德爾法則遺傳。引起新生兒溶血病以的abo系統為最多,次為rh系統,其它如mn、kell、duffy系統等血型不合引起的本病較少見。在上海前18年所見的835例中abo不合的佔85.3%,rh不合佔15.6%,mn不合佔0.1%。

新生兒溶血病

附一:abo血型不合多數發病於男方a或b或ab、女方o型,前者顯性成為抗原,後者隱性無抗原;少數發病於女方a或b型的雜合子,由男方血型中的顯性抗原進入缺少該顯性抗原的雜合子女孩與o基因的卵子結合,同樣可以發病。至於以後幾胎的發病與否、取決於男方的該基因屬於純合子還是雜合子。由於女方血液中可以存在天然的抗體(α或β凝集素),所以第一胎亦可發病。因為a(b)抗原性較弱,抗a(b)抗體進入胎兒體內,部分被血型物質中和以及組織細胞吸附處理掉,故發病僅佔母嬰abo血型不合的少數。

附二:rh血型不合rh血型系統***有6種抗原,分成3組:cc、dd和ee。每組任意一個抗原,共3個抗原、組成一基因複合體。每人有兩組基因複合體,一組來自父方,一組來自母方。兩組基因複合體中均無d抗體者稱rh陰性;有d抗原者稱rh陽性,雜合子只有一個d抗原,純合子有兩個d抗原。上海市中心血站檢查5萬漢族人,rh陰性者佔0.34%,維吾爾族人約4.96%為rh陰性。d抗原純屬理論性,因至今尚未發現過抗d抗體。rh系統中d抗原最強。從上表中也可看出rh溶血病的母親多數是rh陰性,引起死胎和新生兒死亡的也最多。但rh陽性母親的孩子同樣也可以得病,只有其血型類別不同而已,其中以抗e較多見。rh溶血病在第一胎因抗體濃度不高,發病甚少。初次免疫反應產生的igm抗體需要2~6個月,且較弱,不能通透胎盤進入胎兒體內。不久後才產生的少量igg抗體,經過一段時間後即停止並減弱。故第一胎常處於初次免疫反應的潛伏階段。當再次妊娠第二次發生次發免疫反應時,僅需數日就可出現主要為igg能透過胎盤的抗體,並迅速增多。故往往第二胎才發病。rh系統的抗體只能由人類紅細胞引起,若母親有過受血史、且rh血型又不合,或母親(rh陰性)出生時被rh陽性外祖母的d抗原致敏,則第一胎也可發病,後者即所所謂“外祖母”學說。母嬰血型不合時,母親雖有被免疫可能,但並非必有可免。woodrow複習文獻後稱,分娩一個rh陽性abo配合的第一個嬰兒後6個月內,有明顯rh免疫危險的約為8%。在第二次rh陽性妊娠(已被第一次敏感化的)時,發生rh抗體的亦為8%。故第一次abo配合、rh陽性的妊娠後,發生rh免疫的總危險性約為16%。abo不合、rh陽性的妊娠,發生rh免疫的危險性甚小,只及abo配合、rh陽性妊娠的10%~20%,亦即只有2%原因不明。可能由於abo不合時,紅細胞進入母體血管內就溶血,其rh抗原物南在肝臟被破壞有關。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