芫花 - 中藥材

芫花,中药名。为瑞香科瑞香属植物芫花Daphne genkwa Sieb.et Zucc.的花蕾。具有泻水逐饮,祛痰止咳,解毒杀虫的功效。主治水肿,臌胀,痰饮胸水,喘咳,痈疖疮癣。

功效作用

功能

瀉水逐飲,祛痰止咳,解毒殺蟲。

主治

1、水腫,臌脹,痰飲胸水,喘咳,癰癤瘡癬。

2、西醫診為急性腎小球腎炎、急性腎功能衰竭、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屬於水溼停留,胸膜炎、心包膜炎、心內膜炎、急慢性肝炎、急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屬於痰飲積聚,頭癬、面板癬菌病屬於溼熱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g;研末,0.6-1g,每日1次。外用:研末調敷;或煎水洗。

不良反應

1、芫花的有毒成分為芫花素、芹菜素、苯甲酸和刺激性油狀物等。過量可刺激胃腸道黏膜引起消化道症狀,並可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引起驚厥,還可引起呼吸衰竭等。

2、中毒時主要表現為口乾,胃部燒灼感,輕度噁心,劇烈的嘔吐及腹痛,水瀉,甚至岀血性下痢,頻繁嘔吐後逐漸岀現脫水,低血壓等症狀。如中毒較久,則會出現血尿、蛋白尿,並岀現神經系統的症狀,如頭痛,頭暈,耳鳴,眼花以及四肢疼痛,肌肉痙攣,甚至引起昏迷,呼吸衰竭。

3、芫花中毒的原因是由於用量過大及內服時應用未經炮製的芫花,因芫花經過醋制後,其毒性大為降低。

4、預防芫花中毒,應在用量及炮製上予以注意,如嚴格控制劑量,不可過量服用;入煎劑,一般劑量勿大於3克;入藥要嚴格掌握炮製方法,不宜生用;老弱孕婦及小兒宜慎用;並注意在使用時配伍大棗以顧護胃氣,防止傷正及引起中毒。輕度中毒,可給予含漱溫水,清洗口腔,並多飲水,口服活性炭,並給予鎮靜、止痛等對症處理。

5、中度或重度中毒者,必須給予及時補充電解質及水分,維持水與電解質平衡,腹瀉無度者要給予止瀉劑。中醫療法:如出現抽搐昏迷,可針刺內關、人中、神門;同時配合中藥解毒劑,以黃連9克,綠豆60克,白茅根30克,水煎代茶頻服。

注意事項

1、體質虛弱,或有嚴重心臟病,潰瘍病、消化道出血及孕婦禁服;反甘草;用量宜輕,逐漸增加,中病即止,不可久服。

2、芫花具有油狀刺激物質,生用毒性強,副作用大,經醋制後,毒性明顯降低。在水浸劑和煎劑中生芫花的毒性較醋芫花大1倍1,而醇浸劑中,生芫花的毒性較醋芫花大7倍。醋制芫花中羥基芫花素和芫花素的含量均高於生芫花。芫花經苯處理後,可將刺激性油狀物除去,致瀉作用基本消除,其他副作用也大為減少,但仍保持其祛痰、鎮咳平喘作用,其藥效成分為羥基芫花素。

化學成分

花與花蕾含二萜原酸酯類化合物:花含芫花酯甲、芫花酯乙、芫花酯丙、芫花瑞香寧、花蕾含芫花酯丁、芫花酯戊;黃酮類化合物:芫花素、3′-羥基芫花素,即木犀草素-7-甲醚、芫根苷、芹菜素、木犀草素、茸毛椴苷、吡喃葡萄糖苷等。花揮發油含脂肪酸:棕櫚酸、油酸、亞油酸。

藥理作用

1、對消化系統的作用:芫花有明顯的瀉下作用,能使腸蠕動增加,張力提高。

2、對泌尿系統的作用:芫花有明顯的利尿的作用。

3、對生殖系統的作用:芫花中的芫花酯甲、芫花酯乙能明顯增強子宮收縮力,具有直接興奮子宮平滑肌的作用。

4、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芫花有明顯的鎮靜及抗驚厥作用,可提高痛閾,而起到鎮痛作用。

5、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芫花能顯著增加心臟冠脈流量,提高耐缺氧能力,並有降壓作用,對實驗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的對抗作用。

6、對呼吸系統的作用:芫花有明顯的鎮咳祛痰作用,羥基芫花素為其鎮咳祛痰的主要成分。

7、此外,芫花還具有抗菌,抗白血病,抑制黃嘌呤氧化酶等作用。

毒理作用

芫花煎劑大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9.25g/kg。醋制或苯制芫花醇水提取液,小鼠灌服的LD50為8.48±1.18g/kg與14.05±2.03g/kg。芫花與醋制芫花的醇浸劑,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分別為1.0g/kg與7.07g/kg,而其水浸劑的LD50分別為8.30g/kg與17.78g/kg,說明醋制能降低生芫花的毒性。芫花萜乳劑與醇劑給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分別為1.8g/kg、1.9g/kg。

相關論述

1、《本經》:“主咳逆上氣,喉鳴喘,咽腫短氣,蠱毒,鬼瘧,疝瘕,癰腫,殺蟲魚。”

2、《別錄》:“消胸中痰水,喜唾,水腫,五水在五臟、面板及腰痛,下寒毒、肉毒。”

3、《藥性論》:“治心腹脹滿,去水氣,利五臟寒痰,涕唾如膠者。主通利血脈,治惡瘡風痺溼,一切毒風,四肢攣急,不能行步,能瀉水腫脹滿。”

4、《日華子》:“療嗽,瘴瘧。”

5、《綱目》:“治水飲痰遊,脅下痛。”

6、《本草原始》:“煎汁漬絲線,系痔易落,(並能)系瘤。”

7、《醫林纂要》:“功專行水,理脾溼,下逆水、滯水。”

8、《藥義明辨》:“主行肺之氣下降。”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其人墊勢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鞭滿,引脅下痛,乾嘔短氣,汗出不惡寒者:芫花(熬)、甘遂、大戟三味等分,各別搗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棗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內藥末。強人服一錢匕,羸人服半錢,溫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錢,得快下利後,糜粥自養。(《傷寒論》十棗湯)

2、治痰冷不消,結成癖塊,胸脅脹痛:芫花一兩(醋拌炒令幹),硝石半兩,半夏一兩(湯洗七次去滑)。上為末,生薑汁和丸,如綠豆大。每服,空心溫酒下十丸。(《普濟方》)

3、治大小便不利:芫花(炒)滑石(碎)各半兩,大黃(銼炒)三分。上三味,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蔥湯下。(《聖濟總錄》芫花丸)

4、治上氣嘔吐不止:芫花一兩(醋炒),肉豆蔻(去殼,銼)、檳榔(銼)各一枚。上三味,搗羅為細散。每服一錢匕,煨蔥白一寸,溫酒調下。(《聖濟總錄》芫花散)

5、治卒得咳嗽:芫花一升。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以棗十四枚煎令汁盡。一日一食之,三日訖。(《肘後方》)

6、治實喘:芫花(不以多少,米醋浸一宿,去醋,炒令焦黑,為細末)大麥曲二味等分。和令極勻,以濃煎柳枝酒調下立定。(《百一選方》

7、治卒心痛連背,背痛徹心,心腹並懊痛,如鬼所刺,絞急欲死者:芫花十分,大黃十分。上兩味搗,下篩。取四方寸匕,著二升半苦酒中合煎,得一升二合,頓服盡,須臾當吐,吐便愈。老小從少起。此療強食人良,若虛冷心痛,恐未別可服。(《外臺》引張文仲方)

8、治時行毒病七八日,熱積聚胸中,煩亂欲死:芫花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漬故布薄胸上,不過三薄,熱即除,當溫暖四肢護厥逆也。(《千金方》凝雪湯)

9、治癰:為末,膠和如粥敷之。(《千金方》)

10、蟯蟲:芫花、狼牙、雷丸、桃仁(去皮、尖)。上四味搗散。宿勿食,平旦以飲服方寸匕,當下蟲。(《外臺》引範汪方芫花散)

相關配伍

1、芫花配甘遂:二藥均有峻下逐水的特點,然芫花善逐胸脅水飲,甘遂善行經遂水飲,若加京大戟瀉臟腑水飲,配大棗護養脾胃,緩和二藥的峻烈毒性,有逐水而不傷胃之功。用於水停脅下,胸腹滿痛、呼吸困難等。

2、芫花配枳殼:芫花瀉水逐飲,破結除溼消腫;枳殼行氣破積,消痞散結。二藥配伍,共奏逐水行氣,破積除脹之功。用於臌脹腹滿及水腫痰飲等。

3、芫花配大棗:芫花祛痰止咳;大棗益氣和胃,緩和藥性。二者伍用,既祛痰鎮咳,又不傷正氣。用於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屬於寒溼者。

鑑別用藥

1、生芫花與醋芫花:生芫花中揮發油對眼結膜有強烈刺激作用,可使眼結膜充血醋制芫花羥基芫花素含量比生品增髙,但二者對大鼠腸蠕動均有興奮作用,而製品比生品作用強。醋制後芫花毒性降低2.5倍左右,故臨床應用時應選用醋炒芫花。生芫花峻瀉逐水力較猛,具有殺蟲療瘡的作用,內服較少,多外用於寒毒癰腫,無頭惡瘡,頑癬。醋芫花瀉下作用緩和,具有逐水退腫,滌飲平喘,通經破癥的作用,可用於胸腹水腫,溼痰壅滯,溼壅經閉等。

2、芫花、甘遂與京大戟:三藥均味苦下洩,皆為峻下逐水之品,同可治水腫脹滿痰飲積聚、形氣俱實者。比較之下,甘遂逐水之力最強,京大戟次之,芫花又次之。古人還有“甘遂瀉經隧之水溼,大戟瀉臟腑之水溼,芫花瀉胸肺之水飲”的說法,是指其作用強弱有別而言。三藥均峻烈有毒,芫花毒性最劇,甘遂、京大戟稍緩。甘遂、京大戟均性寒瀉熱,同可攻毒消腫,而以京大戟之力為勝,治熱毒癰腫。芫花性溫,外用又可殺蟲療癬,常用於頭瘡、頑癬。

相關藥品

舟車丸。

相關方劑

五食丸(《聖濟總錄》)。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春季花未開放前採摘花蕾,曬乾或烘乾。

炮製方法

1、生芫花: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梗、葉,篩去灰屑。

2、醋芫花:取淨蕪花加醋拌勻,悶透,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幹,取出,乾燥。每芫花100kg,用米醋30kg。或取淨芫花置鍋內,加入醋與適量水,用文火煮至醋水盡時,取出晾乾。每芫花100kg,用醋50kg。

儲存方法

儲存方法

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花蕾常3-7朵簇生於短軸上,基部有苞片1-2片,多脫落為單朵。單朵呈棒槌狀,多誇曲,長1-1.7cm,直徑約1.5mm;花被筒表面淡紫色或灰綠色密被短柔毛,先端4裂,裂片淡紫色或黃棕色。質軟。氣微味甘、微辛。

飲片性狀

1、生芫花:參見“藥材”項。

2、醋芫花:形如生芫花,表面黃褐色至灰褐色,有醋香氣。

常見偽品

混淆品:

黃芫花北芫花:為香科植物黃芫花WikstroemiachamaedaphneMeisn.的乾燥花蕾。花散在,兩性,花被圓筒狀而細,彎曲或不彎曲,長4-8mm,表面淺灰綠色或灰黃色,密被短柔毛,先端裂片4枚,卵圓形,雄蕊8枚,排成2輪,著生於花被筒內,不具花絲;雌蕊1枚。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瑞香科瑞香屬植物芫花。

形態特徵

直立落葉灌木高達1m。根長者可達10cm,主根直徑0.6-1.5cm,有分歧,外表黃棕色至黃褐色;根皮富韌性。莖直徑至1cm,暗棕色;枝細長,褐紫色,幼時密生絹狀短柔毛。葉對生,間或互生;有短柄,被短柔毛;葉片橢圓形至長橢圓形,長2.5-5cm,寬0.8-2cm,稍帶革質,先端尖,全緣,幼時葉的兩面疏生絹狀短柔毛,以脈上為密,老則漸脫。花淡紫色,腋生,先葉開放,通常3-7朵生葉腋間短梗上,以枝端為多;花兩性,無花瓣;花被管細長長約1cm,密被絹狀短柔毛,先端4裂,裂片卵形,長不及1cm;雄蕊8,2輪,著生於花被管上,不具花絲;雌蕊1,子房上位,1室,花柱極短或缺如,柱頭頭狀。核果革質,白色。種子1顆黑色。花期3-4月,果期5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華東及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陝西等地。

道地產區

主產於安徽、江蘇、浙江、四川、山東等地。野生與栽培均有。

生長環境

生於路旁、山坡或栽培於庭園。

生長見習

喜溫暖稍燥的氣候,耐旱,怕澇,以疏鬆肥沃的砂質土壤栽培為宜。

繁殖方式

種子繁殖或分株繁殖。

栽培技術

1、種子繁殖:播種期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按行距30cm開條溝,將種子均勻播下,覆土壓實,至明春發芽。出苗後注意間苗除草,每年追肥2-3次,經2-3年移栽。

2、分株繁殖:早春3月間,挖取老根,分株按行株距30cm×40cm開穴,每穴栽種1株,覆土壓實。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